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解读

2017-09-11  A+ A-
原标题: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列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解读   ■习近平主席深刻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新理念新主张,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化解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

  --------------------------------------------

  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深刻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从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新理念新主张,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化解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出了中国方案,为营造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提出构建命运共同体目标

  所谓命运共同体,是指不同的国家、民族所组成的命运攸关、利益相连、相互依存的集合体。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首次阐述了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习主席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 2017的新年钟声敲响之际,习主席在新年贺辞中呼吁:“我真诚希望,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据不完全统计,4年多来,习近平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100多次谈及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时,首次提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2014年11月,习主席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关系的主要方面。2015年9月,习主席在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期间再次提出,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目前,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主潮流,同时国际社会也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地区冲突不断,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需要填补的复杂局面。在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和“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思想,目的就在于为人类社会成功地抓住机遇、化解挑战提供新的精神指引,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新型国际关系”理论,科学地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深刻揭示了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符合今日相互依存的国际社会现实,为人类社会把握、描述和解释发展变化中的世界图景提供了新视角新依据,为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进行国际交往、处理国际事务、建构国际新秩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首次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之中。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的决议强调,应本着合作共赢精神推进地区合作,以有效促进阿富汗及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的两个决议,明确表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先后载入联合国和安理会决议,到进入国际人权话语体系,表明这一理念已然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同,并凝聚起越来越多的和平希望与发展力量。

  以“合作共赢”为国际关系本质特征

  自21世纪开始,国际社会进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新型国际关系形成期,主要表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明显从对立、矛盾与冲突过渡到和平、合作与和谐的新阶段。国际关系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国际秩序的决定性因素不再是以对立和对抗为出发点的权力对抗或权力制衡,而是以和平发展为出发点的合作与共赢。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以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为主要内容的相互关系开始转变为各个国家主要以制度规则协调相互关系,合作共赢成为不同国家处理彼此关系的最大公约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与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地球村不再是势不两立、你死我活的角斗场,而是日渐成为所有国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不同国家之间,尤其是新兴大国与传统大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减少,合作空间日益拓展。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通过与世界各国全面深入地开展互利合作实现自身发展,与传统大国并肩成为现有国际体系的重要参与者、支持者和贡献者。世界上主要国家充分认识到避免冲突和对抗,走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之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类社会规避大规模相互杀戮风险的能力显著提升。

  以多元性和多样性为和平发展动力源泉

  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多极化和经济社会制度多样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新型国际关系形成的主要力量源泉。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制度的合理性被限定在特定地域的特定历史时期,而不再是世界各国现代化道路上唯一正确选择,这是人类社会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的一个重要条件。权力不再掌握在一个国家或极少数国家手中,而是相对均衡地分散到更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手中;国际事务不再由一国或极少数国家说了算,而是由更多的国家坐在一起商量解决,国际关系中平等、民主得到明显提升,公平、公正性得到更有力的保证。

  长期以来,美国精英认为美国才是唯一具备领导世界资格的国家,因为美国的政治社会制度具有普世价值,适用于美国社会制度同样适用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从而,冷战结束以来,历届美国政府不顾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强力推行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民主政治社会制度和价值理念,干预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内部事务,先后发动了阿富汗、伊拉克战争,插手叙利亚、利比亚和索马里战争。

  “要求全世界所有国家都照搬美、英、法的模式是办不到的。”冷战结束后的历史表明,直接引入西方制度并不能解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问题,水土不服的政治制度成为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紧张、失序和混乱的重要原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不择手段地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自身的价值和社会制度,肆意干涉别国内政,更是使许多地区和国家深陷动荡、冲突,甚至战争的泥潭之中。

  与美国的一元论有所不同,中国的发展理念与价值承认和尊重世界的多元性和多样性,认为适合自己国家的制度和价值不一定同样适合世界其他国家。与美国奉行霸权主义、力图改变世界的做法不同,中国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国际治理法治化,不诱导或强迫别国屈服于自己的意志,主张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异同,最大限度地谋求共同利益。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习近平主席说:“正如一棵大树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一样,天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

  在多极化背景下,国际力量的天平开始朝有利于和平发展的方向倾斜。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使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发生变化。不同制度、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相互依赖和利益交融明显加深,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国际大家庭之中,认同国际秩序、尊重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国家互相提供发展机会,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互利共赢,给世界和平、安全、稳定与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以结伴为国际交往最佳途径

  在 2014年11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新型国际关系形成过程中,结伴将取代结盟成为国家间互动方式的最佳选择。

  结盟立足于冲突对抗,结伴立足于合作共赢。在国际关系史上,几乎所有的联盟都具有控制与受控的不平等色彩和对其他国家、国家集团的排斥性与敌对性。“传统国际关系中的力量分化组合,主要是以结盟来完成的。由于结盟几乎无一例外地要针对第三方,从而很容易将国际关系带入分裂对抗的冲突逻辑中。”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强权政治日益不得人心,一国的影响力固然与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有关,但所持的外交理念是否符合公平正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任何国家只有坚持不结盟,才能秉持公道正义,积极参与制定和维护国际公约和规则,参与主导国际秩序的重建;任何国家只有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不搞远近亲疏,拉帮结派,才能真正做到按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判断和处理国际事务,才能真正成为世界和平的捍卫者。

  因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新型国际关系形成过程中,结盟将不可避免地淡出历史舞台,在中国的倡导和带动下,“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成为国与国交往的一条新路。中国提出的摒弃对立、对抗因素,构建不针对第三方的,更具有超越性、平等性、和平性、包容性和建设性的伙伴关系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目前,至少在官方文件中,中、美、俄、法、英、德和日本等主要国家之间普遍建立了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如美俄建立了和平伙伴关系和战略伙伴关系,中俄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美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中法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中日建立了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英表示要发展全面的伙伴关系,俄法确立了发展优先伙伴关系,俄日努力发展真正的伙伴关系。

  联盟对抗有悖于中国有史以来形成的和平理念,也不符合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应有的政治主张。中华民族自古爱好和平,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与资本主义固有的强盗哲学有所不同,社会主义中国主张大小国家有着平等的国际地位,反对任何形式的剥削与压迫;秉持公道、捍卫公理、伸张正义,推动国际关系的公正和民主,反对任何形式的强权政治。因此,中国在主要大国中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目前,中国已同80多个国家和诸多地区组织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初步构建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在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方面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