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传统 谱写新腔

2017-03-13  A+ A-

  河南豫剧院三团现代戏《焦裕禄》剧照挚 友 摄

  日前,豫剧现代戏《焦裕禄》因参加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再次亮相首都舞台,收获众多关注,剧目的艺术水平得到广泛认可。仔细梳理该剧自首演至今取得的成绩便可发现,河南豫剧院三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作风,创作中精益求精的态度,锐意求新摒弃“高大全”的人物塑造手法,皆是该剧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焦裕禄》音乐作曲赵国安:焦裕禄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音乐形象怎么塑造对我们来说是新课题。我决心在音乐作曲上走“保持特点”与“面向时代”双向结合的路子。

  焦裕禄是老百姓的贴心干部,不能做“高大全”的概念化处理,而要写他的心与情,从这两方面刻画其音乐形象。在主题音乐上,我们从传统的豫剧旋律中提炼出符合时代精神的音乐元素,用朴实、朴素、亲切、深沉的旋律表现焦裕禄平易近人、勇于担当的共产党员干部形象。

  《焦裕禄》的主要唱腔多是在豫剧传统唱腔基础上拓展变化而来。譬如焦裕禄的几个大段唱:第一场的“说声对不起”,第三场“春打六九冰河开”,还有病房一场中的唱段,都在传统基础上用了不同的板式和旋法来表现主人公。其次,唱腔要与时代精神结合,同样一个老板式、老唱腔,因为改动了一两个音符,就很有现代的味道。在大堤上抗灾救灾那一段,我们就把打击乐与铜管结合到了一起。还有一点是唱腔设计同演员自身条件的结合。主演贾文龙嗓音条件非常好,高音、低音都能驾驭,为了表现焦裕禄对老百姓的深情,我们很少用到贾文龙的最高音,反而在唱腔中添加了很多抒情成分。最深情的地方几乎用了贾文龙的最低音,在低音区回旋,在抒发人物感情、塑造人物形象上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河南豫剧院三团保留了中西混合管弦乐队,乐队到现在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一直为现代戏服务,这在全国戏曲剧团中并不多见。弦乐队是“86442”的标准编制,并与民乐相结合,这种编制不是为了炫耀剧团的实力,而是为了突出英模的人物形象,同时展现出时代感。这种从作曲、配器到乐队默契配合的经验,今后可以应用于其他剧目的创作中,以推动更多好作品涌现。

  《焦裕禄》音乐作曲汤其河:豫剧《焦裕禄》历经7年倾力打造和舞台锤炼,除舞台上的完整呈现外,音乐唱腔对该剧的成功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音乐这条线始终连结和推动着剧情向纵深发展。该剧音乐风格立足于中原百姓喜闻乐见的旋律音型,向上而不激进,借助音乐上的变奏、移位、转调,通过器乐与人声、乐队与演员的合作,听来深情,感人肺腑,表现了焦裕禄和兰考民众改天换地、建设美好家园的奋斗历程。

  河南豫剧院三团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摸爬滚打,走过几十年的艰辛历程,始终尊重传统、面向未来,致力于用新的音乐形式谱写豫剧新腔,创造了独特的音乐风格,为豫剧现代戏声腔创作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贾文龙演唱的“风沙滚滚”“百姓歌”“美好的明天”和蒿红伟演唱的“一番话如同雷震”等唱段,处处体现着扎实的声腔唱功,让人感受到了豫剧发展的勃勃生机。

  《焦裕禄》音乐作曲、配器、指挥李宏权:在音乐处理上,考虑到焦裕禄的性格特征以及剧情,人物塑造不能表现得太粗犷,反而要处理得更细腻。比如他和女儿病房对话那一场戏,仅仅用一支长笛伴奏,极为深沉。再如,焦裕禄爱好广泛,能拉一手好二胡,加上那个年代流行二胡独奏《光明行》,我们创作时就改编了这个音乐作品,中间有好多段落都用《光明行》为素材。

  作为《焦裕禄》的乐队指挥,我切身感受到了这部戏的指挥难度之大,旋律宜快宜慢,要和演唱紧密配合。我在河南豫剧院三团工作30多年,以前是司鼓,后来又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这次《焦裕禄》的指挥能被人们接受、认可,与这几十年的积淀密不可分。(刘茜整理)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