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游
从古道驿站到“流量名村”——琼库什台你变了
2019-07-20
A+
A-
琼库什台村周边风景(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啸诚 摄
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20日电(记者杜刚、张啸诚)连续几日,位于新疆伊犁河谷的琼库什台村游客数量超过3000人次,是本村村民数量的近两倍,58个民宿店一床难求。一拨拨游客来到村子,将他们看到的哈萨克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传到网上,让这个有雪山、河流、森林、牧场的半游牧半定居村落,成为短视频App上的“流量名村”。 贯穿天山的乌孙古道,是古代南北疆的交通要道。琼库什台村是乌孙古道的北入口,也是牧民冬、夏牧场转移的重要驿站。 如今,在交通逐步完善的新疆,乌孙古道和琼库什台村也慢慢失去了原本的功能。 村民努尔波力·吐尔逊拜对此深有体会。2009年,一些“驴友”来此歇脚,并请当地村民担任穿越乌孙古道的向导。看到机会,他成为村子里最早一批开民宿的村民,用自家原始的两间木楞房,搭上板炕,媳妇当厨师,就开门营业了。 2010年,琼库什台村被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参与申报工作的靳文涛介绍,琼库什台村之所以能入榜,是因为这个村子完整保留了哈萨克族人的木屋建造技术,建成伊犁河谷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木构建筑群,“木屋的建构,体现了哈萨克族的木制建造方式和江南细木工建造方式的融合。” 此外,村子保留了完整的牧业生活生产方式,例如钉马掌、姑娘追、叼羊等。 也是在这一年,努尔波力·吐尔逊拜开了第二家民宿店,并聘请了专门的厨师,以满足更多游客。作为村子的致富带头人,他还和200多户村民成立了旅游合作社,组建了由150匹马组成的马队,并制作出售哈萨克族传统食品,如马肠子、奶疙瘩等。 这两年,一些外地经营者来琼库什台村投资旅游。不到30岁的王云刚2016年来到村子,将一处破旧的院落进行改造,把原始的木楞房改造成“星空房”。 “我原本是想过悠闲的生活,在村里做点小生意,看看日出和晚霞。可是今年客人太多了,违背了初衷。”王云刚笑着向游客介绍关于琼库什台的短视频,播放量最高的视频近一百万。 琼库什台村于2017年还被国家民委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自此,这个小山村同新疆许多地方一样,受益于游客“井喷式”增长,村里的民宿店数量比去年翻了一番。 当地驻村工作队队员许德君介绍,为了让村子在保持原始风貌的同时,更好发展旅游业,2017年当地投入250万元对村子的特色房屋由内而外进行改造。同时,受益于“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努尔波力·吐尔逊拜的合作社收到了当地政府3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用作特色食品的制作销售。
琼库什台村的木楞房(7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啸诚 摄
琼库什台村一景(7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杜刚 摄
分享到:
最新评论
相关新闻
文旅部:2021年中秋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超8815万人次
中秋国庆必去的6座城市,大美中国!
机票均价600元,周边游成主流!今年中秋旅游还有哪些新趋势?
这个藏于中国西南边陲的秘境,美得超凡脱俗,此生不去心不安!
武汉的“热度”回来了!——疫后武汉首个旅游黄金周观察
大数据告诉你,今年国庆假期出游有多“火”?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