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三分之一村(社区)“无疫情”,武汉所辖这个区是怎么做到的?

2020-02-21  A+ A-

  2月16日,在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新民村,两名村民在小雪人旁跳绳锻炼身体。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新华社武汉2月21日电 题:超三分之一村(社区)“无疫情”,武汉所辖这个区是怎么做到的?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熊言豪、李劲峰、刘宏宇

  近日,位于武汉市西郊的蔡甸区受到关注——在整个城市疫情严重的形势下,这个区通报115个村(社区)为无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疑似病例的“双无”村(社区),让群众进行监督并进行公示。

  这些“无疫情”村(社区)有哪些好的做法?

  2月16日,在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新民村,出入村子的每个人都要量体温。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为保护生命没奖金照样干”

  蔡甸区位于武汉西部,地处汉江与长江汇流的三角地带,是武汉6个新城区之一,距离武汉市中心城区车程约30公里。蔡甸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14日发布通报:全区共有115个“双无”村(社区),外加44个无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村(社区)。蔡甸区共有51个城区社区、339个街乡村社区,以此计算,“无疫情”村(社区)在全区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据悉,蔡甸区从2月初开始组织评选“无疫情”村(社区),旨在激励基层组织抗击疫情。按相关规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实现“双无”的村(社区)一次性奖励20万元,实现无确诊病例的村(社区)一次性奖励10万元,并授予“无疫情”村(社区)牌匾。

  2月16日,在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新民村,帮村民们换煤气罐的工作人员即将出村。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欢迎大家在保护好自身的同时也关心周边其他社区。”蔡甸区委书记陈新垓说,目前“无疫情”村还有待群众监督,等疫情真正结束后按规定奖励。

  记者近日在蔡甸区张湾街新民村村口看到,一座小桥是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出口,桥头用钢管和铁丝网搭建了一道铁门。跨过铁门,来访者被告知前面有多重“关卡”:查证件、量体温、喷洒酒精消毒,登记人员信息。

  新民村村支书龚万梅扯着洪亮的嗓门说:“我们旁边几个村都有被感染的!还是小心为好,别嫌麻烦,都是为了大家的健康。”新民村是10年前因南水北调从十堰郧西县搬迁形成的移民村。由于没有出现确诊和疑似病例,这个村被评为蔡甸区“双无”村。

  2月16日,在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新民村,新民村村支书龚万梅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同样经过层层关卡,记者走进蔡甸区奓山街民生村。村里的大广播正在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装载着消毒水的电动车在村里巡查。72岁的胡大娘平时喜欢和邻居一起跳广场舞,现在她只能在家跟着电视独自跳,“村里没发病的,大家心挺安,再无聊也先挨过这阵儿”。

  “我们不是冲着20万元奖金去的。为了抵抗疫情保护生命,没有奖金我们一样干。”民生村村支书姜春辉说。面积为4.8平方公里、人口1410人的民生村,目前也没有一例村民确诊或疑似。

  2月16日,在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新民村,村民陈小琴在家中对着墙打网球,强身健体。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无疫情”村是如何做到的?

  记者发现,被蔡甸区列为“无疫情”的,除了8个社区外,其余绝大多数都是村庄。蔡甸区一位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介绍,大部分“无疫情”村处于农业片区,人口密度低。蔡甸区整体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27人,为武汉市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村子里户与户之间空间间隔较大。加上村民在武汉市区打工、做生意的少,人员流动少,从客观上降低了疫情传染的几率。

  以新民村为例,春节期间该村实际留住人口为54户共217人。其中,本村村民49户,外来流动人口均为租户,仅5户共9人。“本村村民十分支持封村措施,只要做好打工返乡和外来人口的工作,就能实现有效防控。”新民村村支书龚万梅说。

  2月16日,在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新民村,村民抱着小宝宝哄睡。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当地干部认为,除了地偏人少的客观条件,第一时间严格管控、强有力的领导、充分发动群众等,是这些村实现“无疫情”的重要原因。

  第一时间果断实现严格管控。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但在一段时间里,市区内很多小区其实是“半封闭状态”,还有些人自由出入。但蔡甸区的很多村,早早就自觉实施“战时”措施,严禁任何人出入。

  龚万梅说,1月25日,村里就按照比市内更加严格的标准实行封闭式管理,外人一律不许入内,村内的留存人员没有特殊原因也不允许外出。由于措施及时、坚决,新民村安然无恙,而其周边村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确诊或疑似病例。

  2月16日,在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新民村,村民跳绳锻炼身体。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我们在大年初一就把村口6个路口堵住了。” 一个被评为“无疫情”村的村支书介绍,路口堵住后就开始挨家挨户排查,把返村人员的人数和具体情况摸清,开始每天测体温,留下的唯一村口24小时安排人员值守,村民只有生病、孕妇等紧急情况才能出村。

  村干部的执行力直接决定防控落实成效。奓山街道办事处主任袁志凡说,奓山街18个“无疫情”村的村干部能力均比较突出。

  2月16日,在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新民村,孩子的奶奶准备喂宝宝棒棒糖。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姜春辉每天晚上都要在各个村组巡查。“大年初三晚上接到群众举报,反映返乡的邻居正在聚餐。”姜春辉说,他晚上9点钟赶到,发现7个村民刚喝完酒准备打麻将,马上把两个外村的劝返,对另外5个村民进行了批评。

  不仅督查,不少村的两委干部还成为百姓“代购员”,提供生活保障。封村后,新民村仅有的3名村干部变成“代购员”,通过微信群收集村民所需物资情况。每隔两三天,龚万梅带着村会计,驱车外出为村民购物,有时一天跑好几趟。村内有四五个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龚万梅也会带上他们的医保卡,一家家地跑医院购药。

  2月16日,在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新民村入口,一名村民志愿者一手展示出入登记册,一手拿着酒精喷壶。每个人进村都要登记。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此外,依靠群众全民战“疫”至关重要。新民村60岁村民曾学鹏说,看到村干部日夜不停地为群众服务,大家都很心疼,家家户户均要求出人出力。目前,村已有30多人报名参加路口值守、测量体温等支援服务,排班表列到2月底。

  在民生村,当地摸排掌握全村返乡人口为238人。村支部安排各个村民组组长、党员志愿者将这个群体作为重点,每天量体温,做台账。村里共11名党员,除了一名80多岁身体有病的老党员,其他党员纷纷站出来自愿参加工作。67岁的老党员吴晓明干起了消毒员和宣传员,62岁的老党员高矿山自愿当安保员,已经在村口坚守了8个晚上。

  这是2月16日拍摄的的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新民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保持危机意识不放松

  由于有潜伏期,部分已公示的“无疫情”村和社区近期也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蔡甸区对外公布监督电话,并在公示通报中明确,如果“无疫情”破零,经核实将不予奖励并摘牌。

  记者采访了解到,有一个村公示第二天就因发现一个疑似病例被“摘牌”。村支书介绍,村里一名30岁的男青年曾去过武汉中心城区,在家隔离到潜伏期结束几天后出现胸闷等症状,街道卫生院建议他到区人民医院检查。目前,这位村民在隔离点两次核酸检测都正常。“虽然被‘摘牌’,但大伙想得通,非常时期工作越严格越好。”这位村支书说。

  2月16日,在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新民村入口,村民志愿者打开铁丝网搭建的铁门。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为了争荣誉是否会出现“瞒报”?街道干部和村社区干部们表示,首先,各个不同的村会相互监督;其次,每个出现疑似症状的病例,都要在街道、区里医院做检查,登记信息,上报疾控中心。每天新增的相关疑似病例,指挥部也会马上通知到街道、村里。“信息都是充分公开的。”一位村干部说。

  2月16日,在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黄土坡村,村民志愿者在路口执勤,黄土坡村这个路口也是进出新民村的必经之路,两个村子相邻。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目前,蔡甸区正在组织对确诊患者百分之百应收尽收,对疑似患者百分之百核酸检测,发热病人百分之百进行检测,密切接触者百分之百隔离。“疫情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们坚决保持危机意识不放松”。陈新垓说。(参与采写:佘勇刚)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