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元“私房钱”背后的“初心” 老党员贵海良的故事

2019-07-08  A+ A-
  7月1日,在近百名村(社)党支部书记的共同见证下,柯城区“领头雁教育基金”正式成立。除了国资平台注资,14家本土企业参与现场捐赠。

  在现场,还有一位“特殊”的老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个子瘦小,戴一副宽边老花镜,穿一身清爽的白衬衫,胸前佩戴着崭新的党徽,充满沧桑的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

  就是他倡议成立了“领头雁教育基金”,并捐赠了40万元积蓄。

  他今年79周岁,担任村支书21年;他偷偷攒下一笔“私房钱”,时间跨越了两个世纪;他有一个秘密,坚守了35年,连最亲密的家人也从未察觉。

  他就是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新山村的老党员贵海良。

  一笔私房钱存了35年,“骗”过了不识字的妻子

  剥落了油漆的木板床,叠在墙角的两只旧式皮箱,破了洞的老式藤椅……在贵海良的房间内,除了几件旧家具外,再无其他。

  在柴火间里,放着一辆已掉了油漆的飞花牌26寸老式自行车,这是他的第六辆自行车,是四五年前花了100元从一家修理铺里买的二手车。

  一碗白粥,一盘青菜,几块老豆干,是贵海良日常的伙食。

  就是这样一位朴素的农村老人,最近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6月15日傍晚,老贵夹了一只黑色手提包,来到小儿子贵建国家里,并一道叫上了大儿子贵建忠,提出要向党组织捐赠一笔钱。

  “建设新农村真是遇上好时代了,我入党已经50年,今年80岁(当地农村按虚岁算年龄),趁我身体还不算太坏,想对党组织表表我的一点心意。”

  老贵从包里取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里面包着几本存折,合计了一下,上面共有40万元。老贵希望把这笔钱捐出去,为乡村振兴助一把力。

  那晚,老贵与俩儿子促膝长谈到深夜。

  这笔捐款,他足足攒了35年,也等了35年。

  1940年10月出生的贵海良,在10岁前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因家里穷,他被过继给舅舅,在战乱的日子里常用野菜充饥,后来又得了严重的哮喘,差点没命。

  12岁那年,在政府的资助下,老贵开始有了书读,15岁时加入共青团,这一路就读到高中毕业。

  1970年6月,他成为全村第一位共产党员。也是在那一年,他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直至1991年卸任。

  从1985年开始,乡政府每个月给村支书发12元补贴,老贵将这笔钱存入一个固定的账户,一直持续到2005年。

  其间,他办过10年的小型印刷厂。除了支付家里的开销,他也偷偷地把一小部分钱存入这个账户。

  从2010年开始,老贵每个月都能收到一笔国家发放的基础养老金,当时是每月60元,慢慢涨到现在每月155元。而从2006年开始,政府给老村支书的补贴也调整到了每月80元,慢慢涨到现在的每月210元。这两笔“固定收入”,老贵一分没取用过。现在他每天骑车出门,利用原先办企业时留下的“老关系”做点小生意。最近10年,他每年都要拿出2.5万元存进固定账户。

  1995年,他骑车外出办事时出了车祸,住院半年花了好几万块钱,他没想过动用这笔存款。

  “我身体还硬朗,骑得动自行车,平常吃的菜自己种,花不了什么钱。”他说,现在老伴有失地农民养老金,自己还有政府给的补贴,过日子根本不用愁。

  “这么多年,老妈竟然不知道您有那么多‘私房钱’?”儿子们惊讶了。“谁让她不识字呢!”老贵得意地笑了。

  “我知道,他一直想为党组织做点什么,但不知道是以这样的方式。”贵建国说:“作为儿女,能做的就是全力支持父亲的决定。”

  他很“抠门”,却为义务修路的村民买了近一万个包子

  在老伴叶冬英眼里,老贵特抠门。

  “家里房子前几年才装修,一块洗脸毛巾用了好几年都不愿扔,平时就不舍得花钱。”叶冬英说。

  老贵的小孙女在城里读书,儿子想问老贵借钱买学区房,老贵“狠心”拒绝,硬是没提这笔存款的事。

  多年的隔壁邻居郑荣昌至今仍对他“耿耿于怀”:“每次去他那拉存款,他都推说没钱,现在才知道,原来他还是存了不少钱的。”

  然而,“抠门”的老贵对公家的事,却是另一种态度。

  原塘下村(后来三个村合并成新山村)通往村外只有一条窄窄的田埂路,手推独轮车通过都得有好技术。

  1982年,时任村支书的老贵决心要建一条连接外面大路到村口长达1000米的机耕路。

  村集体没钱咋办?老贵带头捐了500元,随后其他村干部、村民也跟着纷纷捐款。

  随着村里的各种机动车越来越多,2005年,村里计划对村庄内道路进行拓宽,老贵二话不说又带头捐款1万元。

  拓宽道路需要泥水工,从外面请人,每天要支付50元工资。于是,他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动员村民奉献义务工。老支书出面了,大家都无二话。

  见村里的百姓天天义务忙修路,老贵心里过意不去。于是,每天下午三点钟他准时守在村口,等着隔壁三十六亩村的饮食店店主拉一车包子来。一个人分一袋,一袋装四个肉包子,1元钱。从2005年5月到11月的半年里,村子里终于修出一条宽六米的村道。在这期间老贵先后买了近一万个包子。

  村里家用电器多起来了,变压器急需增容。老贵自掏腰包5000元,将村级变压器从30千瓦增容到50千瓦。

  这么多年来,当地学校改造、路面硬化,他都会带头捐款,总数达3万多元。

  一颗“初心”坚守了50年,凝聚了全村的人心

  老贵一直珍藏着一张薄薄的信笺,这是已故村民徐金良生前写给他的一封感谢信:“他担任书记以来,从不乱吃乱喝,不沾烟酒,不乱用公款,无私无畏,做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他愿弃小家顾大家,细水长流清见底,真心实意见人心,廉洁奉公领头雁,秉公办事无畏私。”

  2005年,村内道路拓宽时要拆几户农户家的房子。老贵每天晚上找村民谈心。“大家都挺给我面子,只要我开口,一准会答应。”老贵说,和老百姓沟通就是靠以心换心。

  村中心需要建停车场,老贵主动让出自家的一亩地,却换回离家很远的一块地。妻子有意见,他笑着安慰说:“只要是田地,能种粮食就好,远点没关系。”

  老党员周银良家在村口有块空地,老贵三番五次上门“游说”。“村里经济要发展,村口是门面,你是老党员,你也让一点出来造个小广场。”原本想在空地上造房子的周银良见老贵这样锲而不舍,也不好意思起来。于是,这次被村里“割”三四十平方米,下次又被“割”五六十平方米。几次下来,这块宅基地就被“割”完了。

  “老书记是榜样,他影响了我。”周银良说起这事,仍流露出对老贵的敬佩。虽然至今家里没造新房子,但周银良却毫无怨言。

  小儿子贵建国现任新山村党支部书记。父亲经常告诫他:当村干部一是手不能伸到村集体;二是手不能伸到百姓口袋;三是多为村里办实事。

  贵建国谨记父亲的教诲,从2005年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成为村民口中的“拼命书记”。

  受父亲影响,贵建国主动在村里建起了“老年人食堂”;去年,他个人出资5万元,建起专门的村级基金专门资助村中困难老人;不仅如此,他还发动全村村民志愿服务留守老人。

  “陈建献1000元,陈小勇1000元,方文英1000元……”在新山村村中心文化礼堂门口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村居家养老中心2019年的捐款人员名单。奉献、和谐已成了这个村的一种氛围。

  老贵在捐赠当天,专门给党组织写了一封信:“……党的恩情永不忘,在我有生之年,我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导,决定将个人积蓄交给党组织,以一点微薄贡献报答党的养育之恩。”(葛志军、蓝晨)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