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听骂声,也不能听到百姓哭声”——辽宁新宾抗洪救灾见闻

2019-08-18  A+ A-
  新华社沈阳8月18日电 题:“宁可听骂声,也不能听到百姓哭声”——辽宁新宾抗洪救灾见闻

  新华社记者牛纪伟、丁非白

  “水涨得太快了,10多分钟的工夫,就涨到胸膛了。要不是村干部组织撤离,我们的命可能都保不住了。”说起几天前突发的山洪,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红庙子乡英盈村的多位村民仍心有余悸。

  “保住了群众的生命安全,我们做干部的感到欣慰!”说起当时的救援场景,英盈村党支部书记孟凡德长舒了一口气。“最重要的是我们做到了提前预警、提前部署、提前撤离!”

  8月14日,气象预报新宾将有大雨,县里紧急进行防洪部署,要求“视雨情提前做好危险地带人口转移”。

  “我们当时接到通知,气象部门预测红庙子乡是降雨量最大的地方。”孟凡德说。为了保障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孟凡德带领村干部通知村民收拾好贵重物品,随时准备撤离。

  但是,很多村民没有把村干部的通知放在心上,甚至还多有怨言。“村民的心情可以理解。十年前,村里遇到过一次山洪,当时全村大部分人都转移了,但是洪水并不大,基本没有对老百姓产生影响,当时许多村民对撤离很有意见,认为村干部小题大做,折腾老百姓。” 孟凡德说。

  面对这一次的气象预报,村干部的心一直紧绷着。14日晚,党员干部们集中在村委会,一夜没睡。15日4时许,英盈村开始出现降雨,一时间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孟凡德赶紧开车到村口的桥上观察水情,这里是全村的高点,能够整体地观察河道情况。“第一次去的时候河水涨势并不大,岸边的芦苇还都能看得见。”孟凡德说。

  5时许,孟凡德再次来到桥上观察水情。“这时候和之前比,河水上涨了近一倍。”孟凡德意识到,这次的降水可能不同以往,“山区和平原不同,如果短时间内达到100毫米以上降雨量,就会出现灾情。”

  孟凡德赶忙回到村委会,在广播里一遍一遍地扯着嗓子喊:“抓紧撤离,先把牛牵走,其他都不要管,保命第一!”但广播持续了不到10分钟,村里突然停电了。

  一些村民回忆说:“当时,大雨就像从天上浇下来一样,电闪雷鸣。只听着干部在广播里嗷嗷喊,也听不清喊什么!喊了一会儿,就听不到了。”

  于是,孟凡德和村干部分头挨家挨户地通知撤离,但村里许多老人顾恋饲养的鸡鸭,怎么劝也不走。“宁可听骂声,也不能听百姓的哭声。”孟凡德对村干部说:“不愿意撤离的,就算硬拽也要拽走。”就这样,村民们被连推带背地撤到了安全地带。

  记者在一些村民家里看到,尽管洪水已退去,但留在墙上1米多高的水印线还清晰可见。

  村里一些老人说,村前蜿蜒流过的巨流河,几十年来很少发生大灾。最大的一次发生在1960年,洪水进了村,但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哪像这一次,水都上了炕。炕上的小衣柜都被泡了!”村民隋海军说。

  “多亏了孟书记和村干部,要不是他们紧急通知,我们半个村的人都跑不了了。”村民张青说。

  如今,洪水退去了,孟凡德仍然忙得连轴转,双眼红肿,嗓子沙哑。他家的房子漏了水,妻子喊他回去修房子,孟凡德却说:“这么多老百姓的房子都进水了,水电都还没通,我怎么能回家!”

  孟凡德只是这次新宾抗洪抢险中众多党员干部形象的缩影。在巨流河下游的富江村,面对不断上涨的洪水,村委会主任王树民先是带着党员干部用沙袋堵堤口,实在堵不住了,马上跑回400米外的村里,用手摇警报器通知村民紧急撤到后山。

  目前,当地灾后重建已经展开,记者看到,一些村里的房前屋后,晾晒着农户家水泡发霉的玉米。院内、屋里的泥沙基本清除干净,只是冰箱、电视等电器受淹还待维修。村里的饮用水还没有恢复,政府向每家每户派发矿泉水救急。

  记者在富江村采访时,遇到抚顺市委书记来鹤在村里指挥救灾。“险情已解除,但不能掉以轻心。当前还要防范山体滑坡等二次灾害。”来鹤说,“只要党员干部在一线,群众的心就是稳的。”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