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题:“七下八上”开启,如何应对汛情挑战?
新华社记者高敬、胡璐、魏玉坤
暴雨仍在持续!16日,四川、重庆、湖北、安徽等地仍有强降雨,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坚守在防汛大堤上。
随着“七下八上”北方防汛关键阶段到来,从南到北,我国多地进入迎战状态,战洪水、守家园,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水利部消息显示,截至7月15日16时,长江中下游干流监利至大通江段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仍超警0.09至2.59米,太湖平均水位4.5米,超警0.7米。
此外,云南金沙江石鼓段,四川雅砻江支流达曲河等103条河流仍超警;重庆濑溪河,湖北富水、长湖,安徽水阳江等26条河流仍超保。
江河湖库已然承压的同时,南方的降水仍未停歇。16日,长江流域正在经历6月以来的第7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根据预测,17日开始,长江流域自西向东还将有一次过程性降水。
水利部预计,未来两至三天,长江上游、汉江上游有一次洪水过程,长江中游干流及洞庭湖水位缓退后复涨,下游及鄱阳湖水位维持缓退态势;太湖水位将上涨,可能超过保证水位;淮河上游干流水位接近警戒并可能超警;湖北、安徽、江苏沿江河(湖)仍维持高水位;暴雨区内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较大洪水。
暴雨肆虐,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截至13日,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3873万人次受灾,造成人员死亡失踪141人,倒塌房屋2.9万间。
与此同时,暴雨洪涝灾害导致南方多个省份的农田和农业设施被淹被毁,成熟早稻因强降雨无法收晒,未成熟早稻灌浆结实受阻,不利于产量形成;旱地作物也遭受渍涝灾害。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王志华指出,根据预测,7月16日至8月15日,我国降水总体呈现“北多南少”空间分布,多雨区主要位于东北大部、华北、黄淮、江汉、西南地区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和中北部、东南沿海等地,需加强淮河流域北部、黄河中下游、海河流域、辽河流域和松花江流域防汛工作。
科学有力有序防汛抗洪
根据预测,7月下旬,随着雨带北移,长江中下游强降水趋于结束。但长江上游地区以及淮河流域降水频率比较高,未来一段时间的防汛压力仍然不能放松。
科学调度水工程,是防汛抗洪中很关键的措施。水利部的数据显示,前期已经对2297座(次)水库进行科学精细调度,共拦洪647亿立方米,避免了723万人转移。
“要重点抓好长江水库群调度和中下游堤防防守。要统筹考虑上游来水、三峡水库拦蓄能力、支流水库运用以及对中下游防洪影响,进一步明确三峡及干支流水库调度原则,盯住雨情水情变化,下功夫算好江河湖库水账,做好精细科学调度。”水利部有关负责人安排部署下一步的防御工作时提出。
当前太湖水位仍在上涨,这位负责人说,太湖及周边河网水位长期较高,堤防受高水位浸泡时间长,极易发生险情。相关地方要严格压实堤段防守责任,落实落细堤防巡查防守措施,确保重点堤防和重要保护目标安全。
随着雨带北抬,淮河流域降水将增加。水利部要求淮河流域的水库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拦洪削峰错峰作用。
山洪灾害是洪涝灾害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一个灾种,也是今年防汛工作的重点。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说,水利部前期指导督促各地加强山洪灾害风险隐患的排查,对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2076个县1万多人进行了全面培训。
及时预警,可为山洪灾害危险区的群众及时转移争取时间,减少人员伤亡。近期,江西省与三大运营商合作,利用手机全网发布,向受洪涝灾害影响比较重的6个市、约2000万用户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
王志华说,为解决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气象等部门已经建立了预警信息快速发布通道,包括手机全网发布、电视和电台的快速发布机制等。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覆盖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人群,减少预警信息覆盖面的盲区,力争让预警信息“跑赢”灾害。
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汛情形势瞬息万变。防汛抗洪,就是与时间赛跑,跟洪水抢地盘。
在防汛抗洪的最前线,江西投入人力110万人次,转移安置群众58.9万人;安徽转移受威胁群众2.5万余人,处置各类险情5000余处,先后6次调拨各类救灾物资3.8万件;每日约20万干部群众奋战在湖南的抗洪一线……
记者从应急管理部了解到,入汛以来,应急管理部商财政部已累计下拨中央补助资金17.55亿元,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已累计调拨中央救灾物资9.3万件,用于支持受灾地区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目前,水利部派出的多路工作组,依然奔波在淮河、太湖流域和安徽等地,指导督促地方做好灾害防御工作。
中国气象局防汛救灾气象保障服务特别工作状态已持续多日,组织专家和业务骨干成立专班,打破常规提升气象预报服务能力。
为减少汛情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二级应急响应,向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5个省派出工作组,深入重灾区调查了解灾情、评估影响,会同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完善防汛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