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星空——我国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跨入“百次发射俱乐部”

2019-04-20  A+ A-

 
  新华社西昌4月20日电 题:逐梦星空——我国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跨入“百次发射俱乐部”

  新华社记者胡喆、谢佼、李国利

  4月20日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01指挥员发出指令,山间一道巨大的光焰拔地而起,直奔星空。长征三号乙遥五十九运载火箭将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正式跨入“百次发射俱乐部”,成为中国首个发射次数突破100次的单一系列运载火箭。

 4月20日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新华社发(郭文彬 摄)

  “金牌火箭” 来之不易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是我国功勋卓著的“金牌火箭”。百次发射成功,成为我国最可靠的“星空之舟”,可谓来之不易。

  它从长征三号火箭演变而来,包含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三型火箭(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是我国现役执行高轨发射任务最多的系列火箭,承担了以探月工程、北斗工程为代表的多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级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火箭三子级系统试车,数九寒冬,动力系统试车台最高温仅为零下5摄氏度,参试人员大都冻得感冒发烧,打了点滴又在野外作业,安装各种导管,没有人叫苦。

  百余名参试人员连续奋战四个多月,放弃元旦、春节,经历了两次点火失败,第三次试车成功。1994年2月8日,长三甲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成功。

  造物没有一帆风顺,航天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的事业。1996年2月15日,长三乙火箭首飞遭遇重大失利,火箭起飞22秒后撞在附近的山头上,星箭俱毁……面对挫折,中国航天人重整旗鼓,短时间内完成了12类122项试验,提出44项256条改进措施,确保了后续飞行试验成功。仅用一年多时间,长三甲系列火箭又连续3次发射成功,用实践证明了自己。

  至此百次发射,长三甲系列火箭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实现了从高轨卫星转移轨道到工作轨道发射,从地球轨道到地月轨道发射等多个跨越;达成了我国运载火箭系列化、组合化、通用化;实现了高轨卫星一箭双星、高密度发射;火箭运载能力、年发射数量、发射成功率及发射入轨精度等航天核心技术指标均居世界一流水平。

  “中国航天的发展是全国基础工业协调发展的缩影。越来越强的发射密度不仅见证了金牌火箭的诞生,更是中国航天由大向强奋进的最佳注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李明华说。

  百次发射 飞上“新途”

  不断创新,不断进取。长三甲系列火箭的百次发射,意味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站上了新的起点。

  作为我国低温液体火箭的探索者,长三甲系列火箭的三子级采取液氢液氧推进剂,做到了环保无污染。

  以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更进一步,所用的三种主发动机均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推进技术: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推力大、比冲高,已成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各个不同构型火箭共用的基础动力装置;50吨级液氧液氢发动机技术在国际同类发动机中处于先进水平。

  未来几年,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长征九号、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相继展开,在电气系统一体化和控制重构上进行技术改进,将完成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更新换代,绿色无污染的环保推进剂将成为中国火箭的主流。

  与此同时,火箭子级回收的相关技术也在研究之中,对降低发射成本、控制落区安全、节约利用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展望未来 无限憧憬

  20世纪90年代开始,长三甲系列火箭实现了与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制造的卫星完全兼容,在发射、服务、技术等方面能满足国内外用户的需求。截至2018年12月,长三甲系列火箭先后承担16次国际商业发射任务。

  其中,鑫诺一号卫星的发射服务项目使长三甲系列火箭打开了欧洲市场,在尼日利亚卫星项目中,首次实现了整星出口,首次以在轨交付方式为国际用户提供宇航系统集成的一揽子服务。

  凭借可靠性高、履约能力强、保险费率低等优势,长三甲系列火箭在国际发射市场上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姜杰表示,长三甲系列火箭正积极拓展航天应用领域,探索从航天制造、发射到系统应用的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面向全球提供发射服务、整星出口、技术转让与培训、地面站建设等商业航天系统解决方案,以更开放的形象,努力在国际商业航天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

  “星空是人类寄放梦想的所在,火箭是连接人与太空的天梯。中国的长三甲系列火箭必将为人类探索太空的梦想,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姜杰说。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