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基层动力” 为欠发达地区培养领军人才

2023-03-11  A+ A-

 原标题:激发“基层动力” 为欠发达地区培养领军人才

  “对于欠发达地区,培养领军人才,要比发达地区下更大的力气,以更宽广的胸怀礼贤下士。”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陈槐委员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人才工作。欠发达地区领军人才培养的问题,引起了不少代表委员的关注。

  培养领军人才要关注“基层动力”

  欠发达地区培养引进人才难,培养领军人才更难。

  “一些欠发达地区处在边疆和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研究资源上相对较弱,这使得区域内产业链在有些方面难以形成气候,进而也会影响到相关领域领军人才的科研与发展环境。”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谭国鹤代表说。

  陈槐认为,欠发达地区培养领军人才,最大的难点在于:很多科研项目多向“功成名就”的科技人才倾斜,对于真正有重大创新潜力的科技人才关注不够。

  “领军人才也是从普通科研人员起步的,如何采用更为包容的人才发现和遴选模式,才是欠发达地区领军人才培养的最大难点和挑战。”陈槐说。

  对此,谭国鹤也持类似观点:“关键要解决领军人才追求实现自我价值以及科研项目需求和发展空间问题。抓好项目建设才能聚集人才,扩大发展空间才能留住人才,这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尤为重要。”

  海南师范大学校长过建春委员认为,领军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党管人才,统揽全局,在顶层设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但也要更多关注“基层动力”。

  “构建切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各用人单位发展需求,符合人才自身发展需要的引才、育才、用才机制,至关重要。”过建春说。

  科学家也需要良好的人文环境

  从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后,2015年,谭国鹤从上海去了广西。

  这些年,他扎根广西医科大学,从无到有地建立了一系列一流的科研平台,开拓推进了长寿与老年相关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各项建设。在广西科技厅和广西医科大学等支持下,2022年,谭国鹤带领团队创建了广西脑科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吸纳了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扎根探索。

  “科学家精神是激励我们的精神力量。自治区、学校以及各方从顶层设计谋划、设立专项资金、培养搭建平台、集聚各类研究资源、生活上悉心关怀等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让我安心创新创业。”从一名博士成长为领军人才,谭国鹤有着深切感受。

  陈槐认为,要想安心科研,除了大力弘扬老一辈科学家无私奉献、爱国敬业精神之外,科学家需要有开创事业的良好平台、好的研究条件和工作环境,同时也要有体面的生活。

  近年来,海南师范大学从服务海南自贸港基础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等角度,提出并实施学校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育的近、中、远期计划,着力将学校打造为海南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高层次人才除了关注平台、待遇外,也很关心工作单位的人文环境。我们要通过一系列组合拳,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让人才感受到被尊重和关怀,为人才工作创造品牌价值。”过建春说。

  塑造欠发达地区的“人才红利”

  “欠发达地区要缩小发展差距,必须通过人才引领、创新驱动。”过建春认为,这一过程中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要结合地区实际,摸准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和人才短板,系统研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具备何种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的领军人才;其次,要强化人才顶层规划,对症下药,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与产业升级匹配度。

  “建议国家对欠发达地区制定差异化的人才标准和政策,并在各级各类人才指标和各类平台建设上给予倾斜扶持,塑造欠发达地区的‘人才红利’。”过建春表示。

  广西于2022年启动实施“带土移植”人才引育计划,连同人才团队、人才项目、人才平台和研发技术等资源打包引进。“十四五”期间,广西计划通过实施该方案引进科技人才团队100个。

  谭国鹤还建议,欠发达地区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出台更多专项政策、大胆使用青年人才、搭建更多人才高地、提升服务人才能力、提高特需人才待遇等方面下功夫,集聚顶尖人才团队。

  陈槐认为,对于培养领军人才,欠发达地区要举区域之力,显著提高研发投入比例;按照人才的成长规律,兼顾对“人”的支持和对“事”的支持,兼顾“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形成对老、中、青不同年龄段科技人才的精细化资助体系。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