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你被冰雹砸中的概率有多大

2017-04-14  A+ A-
  原标题:中央气象台专家解析近期强对流天气特点与预警防范

  新华网北京4月14日电(李海韵)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强对流天气也开始“闹腾”起来。清明刚过,雷电、冰雹、大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就开始明显。强对流天气有哪些特点?它的预报难点究竟在哪里?目前强对流天气的预警是怎样的?公众应该如何科学合理应对可能发生的强对流天气?针对这些问题,4月11日,记者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

  专家: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

  记者:新华网记者李海韵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亮 刘佳

直播现场。庄白羽 摄直播现场。庄白羽 摄
  冰雹夜袭贵阳,你被冰雹砸中的概率有多大?

  记者:清明刚过,一场汤圆般大小的冰雹夜袭贵阳。这场冰雹天气过程的原因是什么?一次冰雹天气通常会持续多长时间?

  张涛:简单说,是大气达成了发生强对流天气的主要物理条件,该物理条件主要考虑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水汽的汇聚,二是不稳定能量的积蓄,三是启动强对流天气的开关。通常这样的开关机制是比较复杂的,针对贵阳的这次强对流天气,可以说是地面冷空气入侵是启动的关键。四是高空强风动力环境,这对于冰雹的“长大”是必要条件。

 

  冰雹的持续时间一般是比较短的,对于一个固定地点来说,通常是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对于冰雹雷暴云而言,一路降雹的过程时间会比固定时间稍长。一般来说,雷暴的生命史有几十分钟到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雷暴有一个消亡、再新生、再成长的更替过程,这样的情况下强对流系统会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

广东潮州4月11日遭遇强对流天气。何晋生 摄广东潮州4月11日遭遇强对流天气。何晋生 摄
  记者:据《贵阳晚报》报道,贵阳冰雹中有市民被砸到,有网友提问:被冰雹砸中的概率究竟有多大?什么样的冰雹算“大冰雹”?在我国,发生冰雹天气最多和最少的省份是哪里?

  张涛:不好计算这个概率,但是我们可以从多年平均的情况来看一看。根据我们从1980到2010年的观测数据统计结果来看,我国发生冰雹概率最高的是在青藏高原,最高的观测站点为年均10-20次,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一年一个观测站点平均发生0.5-1次,再考虑到观测站点下冰雹的不均匀性和人的不确定因素,其实被冰雹砸到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据目前的观测,发生在我国的“大冰雹”数量不是特别多,一般来说直径超过2厘米的冰雹就算“大冰雹”了,直径5-10厘米的冰雹就比较罕见了。

  在我国,发生冰雹天气最多的省份是青藏和青海,但大冰雹不算多,小冰雹很容易形成。在平原地区发生冰雹的概率比高原的地区低很多,但容易形成大冰雹。旱区冰雹发生的概率少,比如甘肃的东北部,水汽条件差,冰雹发生的概率非常低。我国新疆的南疆也是冰雹概率低的区域。

  强对流天气是个大家族,有短时的强降水、强风、暴雨、冰雹、龙卷等

  记者:强对流天气是个大家族,除冰雹天气,还有哪些天气现象属于强对流天气?

  张涛:“强对流天气”顾名思义有两层含义,一是“强”,另一是“对流”。“对流”说的是垂直方向的空气运动,类似烧开水时底部的水受热而向上翻滚,由浮力差异所驱动的垂直运动就是“对流”。这样的对流运动有强有弱,“强对流天气”的对流运动比较剧烈。强对流天气具体的表现形式是各异的,一个强对流风暴过来,可以表现出风雨雷电等各个形态,短时的强降水、强风、暴雨、冰雹、龙卷等都属于强对流天气。

  记者:强对流天气通常出现在一年中哪些季节?强对流天气有什么特点?

  张涛:强对流天气需要上冷下暖的条件,春夏之交发生概率最大,从南往北,华南3-4月份,江南4-5月份,华北5-7月份高发。暴雨强对流在盛夏高发,秋季发生的概率比春天低,而冬季发生的概率极低。

  强对流天气最主要的特点是时空尺度小,突发性强,也就是来得快、去得快。另外就是局地性强,具体地点可预报性比较差。还有一点是条件敏感性比较强,需要多个条件刚好密切配合,才会出现很强的强对流天气。如果某一个条件差一点,就不会发生像贵阳冰雹那样的事件。这也增加了我们预报的难度。

  记者:强对流天气出现之前,有哪些征兆?强对流天气预报的难点在哪儿?

  张涛:按不同时间考虑,提前一两天,天空是晴空万里的,这样有利于太阳辐射给地面加温。时间靠近一点,在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几个小时前,人通常会感觉到闷热,这也就是说在高温闷热“桑拿天”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强对流天气,这个过程实际就是不稳定的能量和水汽在积聚。时间临近时,你会发现天空风起云涌,有一些积云,就是像棉花那样一朵一朵的云,生成得比较大的,就容易出现强对流天气。再往近来说,可能远处已经出现强对流天气了,如果听到远雷逐渐逼近,天昏地暗(专业上称为“黑昼”),风向急转、风力陡升,那就是一场雷雨冰雹离你不远了,也就是几分钟后就会发生。

  强对流天气预报难点的根本原因来源于天气系统的尺度小。通常,寒潮、台风等过程生命史长,持续几天或一周甚至更长,而一个雷暴,生命史只有几十分钟。而从空间来说,冷空气对应的是地面庞大的冷高压,横跨几千上万公里,而一个雷暴的尺度可能就几十公里。对于越大越慢的系统,可预报性比较高,因为我们大气模拟可以把这些天气过程模拟出来。而对于小的天气系统来说,模拟起来更难一些,一些小因子也不能去掉。还有一个原因是强对流天气系统变化快、局地性强,造成预报上的挑战。

  强对流天气危害较大,公众出行需提防

  记者:目前我们对强对流天气的预警是怎样划分的?公众可以从哪些途径收到预警信息?

  张涛:强对流天气预警是一种短期的预警,目前中央气象台发布的预警主要是24小时之内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可能性,以冰雹和雷暴大风为主。我们把强对流天气预警分为蓝色、黄色和橙色,它的等级与风雨雷电的强度相关,也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范围相关。

  对于省地市来说,关注的地区范围更小,时间更短,准确率也要高一些,可能是几个小时。目前各省地市有雷电预警、雷雨大风预警和冰雹预警。因各地区降水量、地形不同,因此,涉及的预警类型也不同。

  对于公众来说,接收气象部门发布的强对流天气预警,通常需要提前一两天关注天气预报中是否有提到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可能性,如果有就需要留意。强对流预警的时效较短,因此,在当天特别要留意是否有强对流天气预警。我们一般会通过短信、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预警。

  记者:强对流天气危害较大,会对生产生活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张涛:强对流天气涉及风雨雷电,因此危害也是多方面的。从风来说,雷暴大风造成的危害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下击暴流,它对航空来说是种非常危险的灾害,在飞机起飞或降落阶段如遇下击暴流,可以使飞机坠毁。如遇上强的雷暴大风,会产生风灾,吹倒建筑,造成人员伤亡。风还会对农业造成损害,特别是在小麦生长和收割阶段,如遇大风会造成倒伏,造成小麦歉收。此外,风的一种特殊形式就是龙卷风了,如遇强龙卷风,所过之处会被夷为平地。

  从雨来说,持续多日的对流性的降水会引发洪水,而短时间内的强降水会造成内涝,比如城市内涝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就是看海现象。发生在农村的内涝会影响农田,农田渍涝从而造成作物减产。就雷电而言,影响最大的也是航空,会造成大量航班延误。此外,还会对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每年我国因雷击死亡的人数还比较多。

  记者: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正确防雷?

  张涛:在雷电天气发生的时候,最重要的是:避免成为制高点。如在旷野中,不要待在大树下或电线杆下,对旷野来说,大树和电线杆就是制高点。进入春夏,对于我国来说,大部分地区都将先后出现强对流天气,因此,公众出行要密切关注天气信息,做好出行安排与防御。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