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向开放的绿色未来——比亚迪的新能源“中国梦”

2018-12-02  A+ A-
  新华社深圳12月2日电 题:驶向开放的绿色未来——比亚迪的新能源“中国梦”

  新华社记者孙飞

  从“小米加步枪”的装备起步,到立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再到提出开放平台新定位……23年来,在创新“基因”的催化下,比亚迪一路成长壮大、成为行业领先的巨头企业。如今,以比亚迪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车企,正不断坚定信心做强实体产业,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绿色能量”。

  坚定信心,做强实体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更加坚定了我们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说。

  王传福的信心还来自企业良好的市场表现。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约100%。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比亚迪也持续加大投资,推进电池业务的产能提升。

  今年6月,比亚迪年产能24吉瓦时(GWh)的动力电池工厂在青海正式下线。8月,比亚迪与重庆璧山区签订投资合作协议,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年产能为20吉瓦时的动力电池项目。预计到2020年,比亚迪的动力电池产能可达60吉瓦时。

  “充满电”的比亚迪,正加速驶向全世界。以比亚迪在拉美地区的发展为例,目前纯电动出租车e5、e6以及纯电动大巴K9等多种型号的新能源车,已进入墨西哥、巴西、智利和哥伦比亚等多个国家。

  今年10月,比亚迪向尼泊尔交付了首批5辆C6纯电动巴士。“针对全球一些少油缺油的国家,比亚迪将持续加快推出云轨等创新交通解决方案,把中国标准带到‘一带一路’上。”王传福说。

  截至今年9月,比亚迪拥有技术人员超2万人,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4万项,其中已被授权专利超过1.5万项。

  “打铁更要自身硬。”王传福说,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也将深耕细作、马不停蹄、抓住主业,持续加大新能源车的投资,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改革创新,从追赶到引领

  从生产电池,到制造电动车,再到推出“云轨”……对于比亚迪,改革创新已成为企业“基因”。

  1995年,王传福从北京一家研究院下海,到深圳创建比亚迪。最初,条件十分艰苦,员工甚至只能打地铺。买不起自动化生产线?那就从“半自动化加人工”开始。

  不久,比亚迪成为国内领先的充电电池制造商,并在香港上市。2003年1月,比亚迪以2.7亿元的价格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进入汽车制造行业。但随后的两天,比亚迪股价却从18港元最低跌至12.5港元。

  “当时我们说做电动车,还没有太多人相信我们。”王传福说,“但我们相信自己的判断,传统车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产业固然很好,但由于环保、气候变化等因素存在‘天花板’。我们开始大量投入研发,同时国家也出台新能源汽车指导政策,推动行业转型,汽车业迎来了电动化革命。”

  数据显示,2017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1万辆,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创新并未止步,“云轨”成为比亚迪近年来发力的重点。“云轨”是一种中、小运量轨道交通系统,采用跨座式单轨技术,可应用于中、小城市的骨干线和大中城市的加密线等,可与现有公共交通系统错位发展、互为补充,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今年1月,比亚迪和华为公司在宁夏银川市联合发布“云轨”无人驾驶系统,搭载这一系统的“云轨”线路也在银川通车运行。

  迈向未来,提出开放新定位

  “企业做得再大,每天醒来仍有一种紧迫感。”王传福说,在深圳这个“创新之城”,总感觉有股力量推着你向前走。

  比亚迪的改革创新仍在持续。“比亚迪将推进整车、汽车生态的开放,让开发者在汽车上开发应用。”近期,王传福正式提出比亚迪的开放新定位。“汽车行业有两个重大的变革,一个是电动化,一个是智能化。智能汽车未来就像是‘长了腿的智能手机’。我们希望通过开放构建一个强大的生态体系,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业界专家认为,自厂商将手机上常用的10多个传感器开放以来,已产生数百万应用以多样的形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一般每台汽车上有300多个传感器,汽车生态的开放将产生巨大的想象空间。

  “如果手机行业没有从封闭走向开放,没有手机生态的创新者、创业者和开发者,就不会有现在如此巨大的手机生态。”王传福说,当前汽车行业也到了这样一个节点,需要迈出全面开放的第一步。“我们认为从封闭走向开放,也是汽车智能化的必经之路。”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改革开放40年来,比亚迪等企业的发展历程表明,必须不断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努力催生不同的产业业态、商业模式,进而激发区域经济的动力和活力。

  20多年间,比亚迪由十几人的小团队,发展成为员工超过20万人的国际化企业。“你们大胆去创新就行了,费用我来付!”这是王传福对新员工常说的一句话。如今,比亚迪正以“创新不止步”的姿态,开足马力驶向“绿色未来”。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