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驰行海陆空——盘点暑运交通“新”与“变”

2017-08-31  A+ A-
  新华社广州8月31日电 题:“三驾马车”驰行海陆空——盘点暑运交通“新”与“变”

  新华社记者

  为期两个月的暑运落下大幕。今年暑运,从装备到技术到服务、从铁路到公路到航空,一系列创新和变化引人注目:中国标准动车“复兴号”迎来了它的第一个暑运;“刷脸进站”等“黑科技”应用广泛;在学生流、探亲流和旅游流等多重叠加下,铁路、航空客流双双增长。

  新装备:“复兴号”的第一次暑运

  6月26日首次在京沪高铁开行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它的第一个暑运里就运送了100多万旅客。

  北京铁路局统计数据显示,“复兴号”列车开行后,成为众多旅客出行首选。暑运期间,仅北京铁路局范围内选择京沪高铁“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出行的旅客就达75.7万人。8月21日,22.5对“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在京津冀地区扩容开行,仅10天时间就有30万人次乘坐。

  新格局:宝兰高铁“联网”一月客流翻倍

  今年7月9日,宝鸡至兰州高铁开通运营。这条全长只有401公里的高铁,意义却非同寻常:宝兰高铁东接我国东部地区已较为成熟的高铁网络,西接兰新高铁,让甘肃、青海、新疆等广袤的西北地区借此融入全国高铁网。

  兰州铁路局客运处客票中心主任张明曦说,高铁成网大大提升了出行便捷性,铁路客流也因此跃升。在宝兰高铁开通前,兰州铁路局动车旅客发送量仅占全局发送量的23%。宝兰高铁开通后仅一个月,高铁和动车旅客发送量就占全局发送量的43.2%,翻了近一倍。

  据上海铁路局介绍,宝兰高铁开通后,徐兰高铁全线贯通,长三角地区至兰州的列车运行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拉近了长三角与中西部地区的时空距离。加上此前开通的郑徐、沪昆高铁线路,长三角到西北、西南的高铁网形成,旅客发送量持续增长,促进了这些地区间的人员往来和交流。

  新技术:“黑科技”助力乘车更便捷

  在华南第一高铁枢纽大站广州南站的实名制验票口,很多旅客不再去人工窗口,而是直接走到自动验证口,将车票和身份证插入闸机,“刷脸”就可进站了。

  作为最新投入使用的铁路系统“黑科技”之一,“刷脸”系统省人力、省时间,传统人工验证平均每个人需要5秒左右,而“刷脸”大约只需要3秒。

  广州南站新闻发言人刘慧说,目前广州南站总共设有50个实名制验票口,其中人工的28个,“刷脸”的22个,“刷脸”进站验票口大约占了一半。

  新服务:高铁网上订餐 巴士定制回家

  动动手指,美食到手。7月17日,被誉为铁路服务“新名片”的高铁网上订餐开始在全国27个车站试点推开,从此乘坐高铁不想吃列车自带餐饮时,而是可以订购沿线的“美食”了。

  记者了解到,自高铁网上订餐试点推开以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广州、北京、上海三大铁路局累计接受完成的网络订单已超过10万单。乘坐上海虹桥开往北京南的G116次、正在用餐的杨小姐说,她经常坐高铁在北京与无锡之间往返,感觉现在高铁餐食比以前好吃了。

  汽车客运也是暑运中的重要部分,但随着高铁越来越便捷,并且在一些地方开始公交化运行,让汽车客运感受到巨大压力。在此情况下,一些汽车客运也开始创新服务方式。广州南汽车客运站副总经理邓建华说,车站推出专属定制化商务小巴,广受欢迎,并推出了微信购票,现在微信购票已占车站售票的三成。

  新趋势:暑运不输春运 发送旅客屡创新高

  广铁集团、北京铁路局、上海铁路局数据显示,今年暑运,不仅发送旅客数量远超春运,高峰期单日发送旅客的数量也堪比春运高峰期,一些热门方向是“一票难求”。

  暑运日均发送数量超春运。广铁集团客运处客运技术科副科长 谢潮方说,今年春运40天时间,广铁集团发送旅客4994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约125万人次。而暑运62天时间里,广铁集团日均发送旅客约129万人次。暑运的日均人数已超过春运,并且持续时间更长,因此发送旅客总数量远远超过春运。截至8月30日,广铁集团已发送旅客7881.6万人。

  北京西站暑运期间每天开行高铁列车100对,是2012年北京西站开行高铁以来,高铁开行量最多的一年。“但高铁车票一等、二等甚至商务舱还是非常紧张,特别是周五到周日,一票难求。”北京西站党委书记宋建国说。

  铁路暑运比肩春运的同时,航空客流也“不服输”。广州白云机场的数据显示,暑运期间,广州白云机场接送旅客1127.31万人次,同比增长9.10%。而在宝兰高铁才开通的甘肃,铁路、民航呈现出“双井喷”的态势。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市场开发部的杜鹏说,从7月初至8月末,中川机场陆续出现旅游流、学生流等,航空市场异常火爆,整体平均客座率在79%以上,较去年同期日均增长6000人次左右。(执笔记者吴涛,记者:贾远琨、丁静、王衡、吕光一、马晓澄)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