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替身成风,流量明星就该背锅吗?

2017-03-16  A+ A-
原标题:替身成风,流量明星 就该背锅吗?
抨击年轻演员钱多事少演技差,俨然成了如今娱乐圈最热门的的话题之一。

其中陈道明的一番话最被叫好:“现在动不动手破了、哪儿摔伤了、冬天在水里头、夏天穿着大棉袄,这都成了演员的功劳?人家清洁工早上4点起早,你还在被窝里呢!怎么说呢,你的职业就是这个,现在还把它当做敬业了?你演员就应该吃苦!”

而编剧宋方金则当了一回调查记者,“卧底”横店后交出一篇圈内爆文,指出目前出现一种全新的影视剧类型——替身大戏,年轻演员们进组只拍面部戏(俗称“表情包”),剩下的全都交给替身,“98%的年轻演员不敬业,这话我负责。”

是呀,凭什么他们年纪轻轻,却能轻轻松松年收入上亿?痛心疾首是没错,可惜的是,个个义正言辞,例子举了那么多,偏偏在关键问题上谦谦君子——“有的”、“很多”,可究竟都是些谁哪几个剧组呢?直接点名才是杀杀这股不正之风的终极武器嘛。你看,为了拒绝“背锅”,这段时间来,无论是哪一位流量小生或花旦的粉丝,都争着抢着举出更多的例子,甚至在网络展开“互黑”大战,来证明自家爱豆才是那稀罕的2%……

不会有年轻演员(及团队)会自动跳出来回应,于是,这一声声的疾呼,终将因失去目标而渐渐随风消逝。随你怎么骂,咱骂不还口,反正等这阵风过去,咱戏照拍、钱照赚,一切都不会改变。

间或,他们还会觉得受尽了委屈:全行业都这样,怎么着就只黑演员?想想也是,如果有人开几千万的片酬找你去某片场露个四五十天的脸,不用背台词不用吊钢丝全程替身后期还找好配音,你会拒绝这样的好事吗?事实是,影视行业的产业链从上到下都各有问题:收视率点击率数据造假注水,投资方只求快进快出报表好看,编剧爱抄袭、导演不说戏、演员忙轧戏,一环一环皆是乱象,只不过离观众最近的演员“不幸”成了靶心而已。

在全行业集体只顾赚钱的大环境下,光谈道德谈良心谈节操,含糊其词地谴责“98%的年轻演员”拿了高片酬却不敬业,这是本末倒置。这个锅,的确不该也不能只由流量担当们来背。

与如今内地资本狂舞类似的是,上世纪80年代香港也有过这样的黄金时代。那时,票房节节攀升、资本大肆涌入,戏太多来不及拍,年轻演员个个忙着轧戏赚钱,这给后来香港电影的衰败埋下了伏笔。1988年,有名小花旦在一年内疯狂拍了12部电影,创下行业纪录——她的名字叫张曼玉。

谁知道呢?说不定,假以时日和环境,我们的流量小生花旦中也能走出未来的张曼玉?(朱美虹)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