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16年“村晚”演绎最美乡情

2019-02-08  A+ A-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红红火火过大年】16年“村晚”演绎最美乡情
  16年“村晚”演绎最美乡情

  ——在辛集市新垒头村

  大年初一,新垒头村村民登上“村晚”舞台,展示新农民风采。 记者曹铮摄

  2月5日晚7时30分,辛集市新垒头村乡亲们盼了一年的“村晚”热闹上演,村民们载歌载舞倾情赞颂农村的新生活。这是村里的大事,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来了不少,新垒头农村文化大礼堂聚集了一千来人。

  新垒头“村晚”已经连续举办了16年。回忆起16年前的首次演出,该村新时代艺术团团长、68岁的李计安记忆犹新——那时候台上演员的服装都得自己准备,台下观众的腿上裹着厚厚的棉衣,手里抱着热水杯在冷风中看演出。那时的音响和灯光都很简陋,但掌声很热烈。

  “虽然演出条件简陋,扮相很土,但那是俺村自己的春晚。”提起2004年的“村晚”,很多村民很感慨。自那时起,新垒头村的春晚一直延续至今,不少村民都是主动报名参加演出的,只为了上台亮亮相,唱唱新生活。

  “我们的‘村晚’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名头,越办越火,成了当地的知名品牌,它凝聚着乡情乡韵,彰显着农村时尚,引导着文明新风。”李计安说,政府对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演出条件和节目质量也越来越好。顺着李计安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环绕着整个村礼堂安装了十台大型冷暖空调机,礼堂内有近千个座位,每个座位前配备可折叠桌板。“村里投资40多万元装修了礼堂,还配上了地暖,给演员们置办了服装。”说起“村晚”条件的改善,李计安笑得合不拢嘴。

  “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乡亲们对演出的节目质量也不断提出更高要求。”李计安说,选节目比晚会现场还热闹,大伙儿都想抒发热情、赞美生活,把党的好政策、农民的心里话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节目单改了又改,加了又加。“最后我们把晚会扩成了三场,大年初一晚上一场,正月初三晚上一场,正月十二还有一场。”

  “新垒头村晚”为什么这么火?村民们说:“它是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演员都是身边的乡亲邻里,他们演的事也都是老百姓身边真实发生的事,看着亲切,接地气。”

  今年“村晚”共有23个节目,包含舞蹈、音乐快板、小品、三句半、戏曲等,40多名演员全是新垒头村的村民。李计安告诉记者,新垒头村新时代艺术团成立于2003年冬天,这支由村民自发组织的演出团队,每年农闲时节,都会到村文化站排练,演员包括刚上小学的娃娃、从外地放假归来的学生和务工人员,还有大妈大婶和耄耋老人。

  舞台上,村民演员用最真、最纯的乡情乡韵,展示着新垒头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展现着改革开放带给农村农民的变化和风貌。

  “树有根,水有源,大家自愿组成团。确实。”

  “进了群,抖精神,莫忘群主领路人。当然。”

  三句半《赞群主》演的就是本村的事、身边的人,演员一张口观众已经笑得合不拢嘴。16位妇女表演的舞蹈《沂蒙颂》喜庆热闹,活力四射,在优美的旋律中,村民们舞动身姿,用心表现着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以前村里的娱乐活动就是打牌打麻将,自从成立了艺术团,建起文化大礼堂,大家聚在一起跳舞、唱歌、演小品,人们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新垒头村党总支书记李跃升说。(记者曹铮)

 
 
(责编:陈思危、史建中)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