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市李子札村厚养薄葬兴孝俭之风

2017-04-03  A+ A-
村民办白事不设供品、不戴重孝、不买棺材,不请商业演出、不上烟酒、不收礼品,而是把心思和钱财用在孝敬老人上……在黄骅市常郭镇李子札村,成立41年的红白理事会倡导厚养薄葬文明风尚,催生出孝敬、节俭之风。
 

近年来,农村出大殡的现象层出不穷,一件白事少则花费一两万,多则十多万。而在李子札这个村内企业达60余家、年纳税1100万元的富裕村,办丧事精打细算,最多花费6700元,少的仅花费3600元。和附近村比起来,办一件丧事至少省2.5万元,一年下来全村大约能节省20万元。

“我们村丧葬费用这么少,红白理事会发挥的作用可不小。”李子札村党支部书记刘书德说,1976年国家号召火葬,村里就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建起了祠堂和公墓,虽然村两委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全村丧事火葬简办却已经坚持了41年。

李子札村红白理事会有两个“一把手”,一个是村党支部书记,主要负责理事会的监督、指导、管理;一个是理事长,由村里威望高、群众信得过、办事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担任,主要负责理事会具体事务。成员现在有34人,他们都分工明确,各司其责。

李子札村红白理事会规定,办理丧事的灵棚及用具均是由红白理事会统一提供的固定公用物品;流水席是有当地特色的“八大碗”;不设供品、不戴重孝、不买棺材,不请商业演出、不上烟酒、不收礼品;红白理事会不收取任何费用,而是由村里提供合理的报酬,所有账目钱款事后全部交事主。

在村南,建有集中放置骨灰盒的祠堂。公共墓地离祠堂不远,墓穴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按姓氏划分。红白理事会规定:夫妻俩全部去世的可以从祠堂移葬到公共墓地。

村民李桂芹年过百岁的公公过世,按农村的说法是“喜丧”,家人想把老人的丧事操办得热闹点儿。她连续找了3次村干部,想让他们给开绿灯,都被拒绝,最后还是按规定办。“让老人生前享福才是真正的孝道。”这让李桂芹明白了一个道理。

“‘薄葬’的推行不仅消除了攀比之风,还带动了‘厚养’。”刘书德说,为弘扬孝老爱亲的社会风尚,李子札村加强对“身边好人”凡人善事的宣传推介,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孝老爱亲、“五好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今,村民们比着孝敬老人。(记者戴绍志)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