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超过500米长的河道总长超过5900公里,能围着五环路绕上近60圈;整个北京共有近八成土地被植被覆盖;近六成的房屋建筑区分布在六环外。昨天,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市规划国土委、市统计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公报》,这是本市首次查清地理国情“家底儿”。
所谓“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地理区域、地形地貌、道路交通、江河湖泊、土地利用与地表覆盖、城乡布局、生态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
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3年开始,千余名普查人员经过3年努力,对全市16410平方公里内的地理国情进行普查,建成了数据量相当于260万册电子书或者1.3万部电影的数据库。
从这份丰厚的“家底儿”数据库里,市民可以看到,北京海拔500米以下的区域面积占到全市的66%;有2937.24平方公里的种植土地,其中包括水田、旱地、果园、茶园等9种类型,种植土地的面积占到全市总面积的17.9%;全市超过六成的面积,都被林草所覆盖,门头沟、怀柔、延庆、密云、房山这5个区是全市林草覆盖面积最大的5个区。
在水系方面,全市单条长度在500米以上的河流总长度达到5909.88公里,单个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水库总面积超过162平方公里。
和老百姓衣食住行最相关的是,这次普查还查清楚了房屋建筑及房屋建筑区的面积和空间分布。数据显示,房屋建筑和房屋建筑区占地面积共有1466.09平方公里,占到市域总面积的8.93%。其中中心城区超过396平方公里,中心城之外还有约1069平方公里。
“需要说明的是,房屋建筑区不等同于单纯的房屋建筑。如果一个小区内的绿地达不到单独采集标准,就会和房屋建筑一起,算在一个房屋建筑区的面积。”相关负责人说。
普查结果显示,房屋建筑区在六环内最密集。其中,二环内超过一半的面积是房屋建筑区,三环内的范围也有将近一半的面积为房屋建筑区。虽然从全市房屋建筑区占比看,六环路之外的房屋建筑区面积超过840平方公里,占到全市的近六成,但因为本市六环外总面积共有1.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六环外只有不到6%的面积为房屋建筑区。
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次地理国情普查和其他普查的最大区别,是数据采集“所见即所得”的原则,工作人员根据遥感影像、野外调查核查,记录当时地表覆盖情况,数据精度更高。
据了解,普查结果已经应用于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副中心相关规划编制、首都新机场建设、冬奥会及冬残奥会规划建设、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城市应急保障等重点工作。普查结果将实现常态化动态更新维护,未来将根据不同使用权限,向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公众免费提供数据资源。(记者 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