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声音——火车站广播背后的故事

2018-02-07  A+ A-
  新华社郑州2月7日电 题:回家的声音——火车站广播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王烁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旅途辛苦了,新乡车站到了……”与一些车站的电子合成声音不同,这段迎宾词是河南新乡车站老广播员尹九红十几年前录制的,她的声音亲切又熟悉,在寒冷的冬日里尤为暖心。对于远归的人们来说,她的声音不仅仅是新乡站的符号,也代表着每一位离乡游子回家的期盼。

  尹九红曾经是新乡车站的一名广播员,在铁路上工作的31年里,她在车站广播站就工作了近10年。她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我觉得列车广播员这个岗位挺神秘的,他们在一个小播音室里面到底是怎样工作的呢?我非常好奇。”谈起做广播员的初衷,尹九红表示1990年恰逢车站公开招聘,经过层层考核,尹九红成为选出的六分之一,就此开始了在车站的播音工作。

  车站广播员看似是一份轻松的工作,其实是一个要求很严格的岗位。工作后,尹九红才发现自己原来想的有点简单了:“想想自己说的话整个车站的人都在听着,怎样才能广播的有感情,是我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值夜班的时候即使有时间可以打盹,尹九红也强迫自己不能打瞌睡。“实在困了,我就找找车站的安全须知,挑选一些编成广播词播报出去。”

  对于旅客来说,广播员对自己的作用就是预报车票的检票时间、列车的到开时间等,其实,在没有对讲机的年代,车站的广播员还承担着整个车站人员的调度任务。

  “每趟列车从接近、通告站台、旅客下车、检票、停止检票、旅客上车等等,有八、九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得广播五、六遍。那时车站一天接发八九十趟车,一天的工作量很大。还都是直播,不能说错,说得不清楚怕旅客听不到,说得不好听了也怕旅客笑话。”尹九红说,在没有对讲机的年代,车站的各个岗位都靠听广播员的声音进行作业,责任很大。

  常年的直播,嗓子发炎是常事。可是工作需要,就只能想办法克服。“干广播的十年里面,我没吃过辛辣的食物。还特别注意预防感冒,一感冒声音就有变化,不清脆。那会儿,我们广播员还有‘特供劳保’胖大海,别的同事都没有。”尹九红笑着说。

  当好一名优秀广播员,仅做好播音工作还远远不够。尹九红说:“那些年的春运,列车晚点非常频繁,关注站台的动态,安抚旅客的情绪,责任很大一部分都落到了我们广播员身上。你别看我们似乎没有什么繁重的体力活,但是工作时,手、口、眼、耳同时都得‘忙碌’着,整个神经都得绷起来,出不得半点差错。一个班上下来,也是累得不行。”

  2013年车站岗位调动,尹九红被调去了票库管理。尹九红离开广播室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车站广播也逐渐由真人直播进入了语音合成的时代,而在新乡车站内,尹九红的声音每天仍会响起1400余次,平均每天就有几十万的“听众”。

  2018年是尹九红在岗位上的最后一个春运,在采访快结束时,记者问她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尹九红说,有一次,一个小姑娘来票房取票,听到她的声音就开心地说:“原来车站的声音就是你啊,每次出远门回来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自己回家了。”

  “对于旅客来说,广播员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再过几年,也许语音合成也会完全替代我的声音,不过能看到旅客安全、开心地回家,我就会很高兴。”尹九红说。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