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特种部队:女子特战连的男教头

2017-04-11  A+ A-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题:走进中国特种部队:女子特战连的男教头

张骄瀛、卢东方

哨声过后,口令声此起彼伏响彻中部战区某特种作战旅,交织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体训景色。

刘成波是这个旅的伞降骨干,新兵时一头扎进了特战旅的大门,迄今为止的17年里,带出了数不清的训练骨干,左胸前的伞标、水标、狙击标昭示着他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狠角色”。

刘成波热爱伞降科目,2009年参加高空翼伞骨干集训时,完成解放军首次组织的高空5500米项目。

2013年全军首支女子特种作战连在这个特种作战旅成立时,刘成波被任命负责其中15个女兵在伞降方面的教学组训。说起训练之初,他直言自己是一名异常严格的教练员。没有训练思路,他就将自己训练男兵的经验套用在女兵身上,和女兵一起在男兵伞降训练科目的基础上摸索适合女兵训练的方式。

吊环训练可以增强双腿着陆的承受力,但从近两米的高度跳落,时间一长女兵的腿又疼又肿,经常有人练着练着就哭起来,这时刘成波化身温和的“大家长”,讲故事、讲笑话、奖励休息时间,各种活跃气氛的“大招”一个接一个丢出。等女兵们破涕为笑,刘成波就会开启新一轮“凶狠”的训练。

刘成波胸前的红边伞标最能激发女兵们的训练动力,红边伞标象征着刘成波已完成各级伞降组训任务50余次,在这个特种作战旅中也是数得上号的伞降精英。

日子在刘成波严厉的指导和女兵的泪水中过得飞快,45天后刘成波带着自己一手教导出来的女兵进行第一次高空跳伞训练。

那一天,刘成波既是女兵们的投放员,又是女兵们的“定心丸”。看着空中一朵又一朵伞花盛开,他既欣慰又感动,多天来的疼痛与委屈、泪水与汗水在这一刻被证实都是值得的。15名女兵安全落地,圆满完成了自己特战生涯的首跳,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白边伞标。

投放员的工作时常要处理一些“突发情况”。蔡泽秀是刘成波负责训练的女兵之一,她第一次跳伞时由于紧张,走到舱门口时下意识扭头揽住自己最信任的刘成波,但盘旋中的飞机给每名女兵的离机时间只有不到2秒,哪怕有1秒钟犹豫,都会影响整个训练。在刘成波帮助下,蔡泽秀顺利离机。在集合点点评时,蔡泽秀完全不记得自己曾揽着刘成波不松手,伞降成功的她期待着自己的伞标和下次跳伞。

刘成波对“第一次跳伞没有记忆”这种情况太熟悉了,作为旅里的伞降精英,回忆起自己第一次跳伞的经历,仍有太多片段想不起来。刘成波说只要给予适当的鼓励,第一次安全落地后,跳伞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

女兵们大多数时候称呼刘成波为刘班长,私下里偶尔会喊他老刘。梦莎是女子特种作战连第一批女兵,她说女兵们在伞降训练时特别依赖老刘,只要老刘在视线范围内心里就踏实。梦莎第一年跳伞时,临时换了投放员,女兵们顿时都紧张起来。刘成波明白依赖的滋味,但他不怕女兵过于依赖他。17年前他刚到这个旅时,他的班长苏鑫就是一个让他依赖的人。入伍第一天苏班长给班里所有新兵都打了一盆洗脚水,这盆洗脚水的本意是教新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却意外暖透了刘成波的心。在当时18岁的刘成波看来,苏班长的伞降、游泳、射击、野外生存等所有科目都特别拿手,是偶像一般的存在。17年过去了,当年的苏班长早已复员,可在刘成波心里,苏班长现在仍是他努力赶超的目标。刘成波希望在女兵心里,自己也是一个激励她们不断前进的目标。

作为一个常年归家时间不确定的丈夫和一个10岁孩子的父亲,刘成波也考虑过复员之后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可是说什么刘成波也舍不得这个培育了自己17年的地方,他说部队将自己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培育成了一名荣誉加身的特战队员,自己能够回报部队的只有自己的经验。他表示,自己在部队待一天就要发挥自己的价值,给部队培育更多的伞降骨干。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