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寻13年,新疆男子终于找到资助自己3年的士兵

2017-03-28  A+ A-
原标题:迟来了13年的拥抱!我的兵兄弟,终于找到你

这是一个迟来了13年的拥抱。13年来,李兆坤把做过的好事埋在心底,而如孜江·吐逊却没有放弃寻找恩人。今天,这场苦寻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一声感谢,一个深深的拥抱,让这对民、汉兄弟再续前缘。

两人相见之后深情相拥。史海平摄

“我的兄弟,终于找到你了!”3月25日,从喀什赶来的如孜江·吐逊泪如雨下,在经历了13年的寻找,终于在新疆军区某预备役师与曾经资助自己3年的恩人李兆坤深深相拥。

时钟拨回到1999年,刚被新疆大学录取的如孜江·吐逊险些辍学,父亲去世,母亲重病,他在村支书和好心人的帮助下凑够学费,才辗转来到大学。初入大学,为了生活,他向学校申请了勤工俭学岗位,还到各个宿舍卖过馕,卖过袜子,才勉强挣够每月两三百元的生活费。

直到2001年初的一天,学校收到一封来信,是一名名叫李兆坤的军校学员希望寻找一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由他每个月资助100元钱帮助完成学业。于是如孜江·吐逊和李兆坤开始了长达3年的来往。

如孜江•吐逊为李兆坤赠送维吾尔族小花帽。史海平摄

“说起来还比我小三岁,他是81年的,我是79年的,他既是我的助学恩人,也是我的汉族兄弟,还是一名军人,如果没有他的资助和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帮助,我可能就要和心爱的大学失之交臂。”如孜江·吐逊告诉记者。

“那时候,一顿饭3元左右就可以吃的很好,有了李大哥的资助后,我就有多些时间安心在课堂里学习了。”如孜江·吐逊感激地说。当时李兆坤作为学员每个月仅有340元津贴,这受资助的100元钱,对于如孜江·吐逊来说,更显得弥足珍贵。

如孜江•吐逊给李兆坤看他小心保存的汇款单和明信片。史海平摄

如孜江·吐逊清楚地记得,2001年5月是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李兆坤打通了宿舍电话,和如孜江·吐逊一起吃饭,带他去军校参观,给了他150元现金当生活费。从那以后,无论寒暑,爱心资助始终没有中断。如孜江·吐逊至今仍小心保存着一张2002年7月15日的汇款单,因为当时正值暑假,他没有及时取款,导致汇款单作废,这张汇款单成了李兆坤为他汇款助学最珍贵的留念。

如孜江·吐逊手上还有一张明信片,也是2003年元月李兆坤军校毕业后在部队邮寄过来的,上面用双语写的“工作以外专业知识也要刻苦学习,如果不学习就要落后了”等勉励的话语,让如孜江·吐逊感动至今。李兆坤告诉记者,正是如孜江·吐逊那种积极、乐观、百折不挠的精神激励着他,让他在工作第一年就荣立个人三等功。

如孜江•吐逊珍藏的汇款单和明信片。史海平摄

2004年,如孜江·吐逊大学毕业,当他满心欢喜拨通李兆坤的手机号码时,却传来空号的响声。如孜江·吐逊立即动身按照明信片上的地址去找李兆坤,可面对紧锁的大门、空荡的营区他才知道,这个团已经在2003年的编制体制调整中被裁撤,李兆坤已经到新单位报到。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如孜江·吐逊辗转奎屯、独山子、石河子、昌吉等地找寻李兆坤的踪迹,却怎么也联系不上。如孜江·吐逊告诉记者:“寻找恩人是我那些日子唯一的事情”。

李兆坤和如孜江•吐逊回忆往事。史海平摄

为了生活,2006年,如孜江·吐逊返回家乡喀什市在阿瓦提乡双语幼儿园当了一名教师,工作之余,他寻找的脚步却从未停止。他把他了解到的所有关于李兆坤线索都整理出来,通过微信公众号、广播电台等一切渠道发布寻人启示,直到今年,才有了李兆坤的消息。

李兆坤和如孜江·吐逊的故事传开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最近李兆坤正在南京参加学习,他所在的预备役师专门给学习单位发函,让李兆坤回来与如孜江·吐逊相见,满足他盼了13年的愿望。李兆坤拉着如孜江·吐逊的手表示:“真的没有想到他找了我那么久,他能顺利完成学业,生活的越来越好,我从心底里高兴,这是我一辈子的兄弟。”

如孜江•吐逊向李兆坤赠送锦旗。史海平摄

李兆坤带如孜江•吐逊参观营区。史海平摄

李兆坤为如孜江•吐逊介绍师史。史海平摄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