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与餐厅互动,首先就从名字开始。
即便没有谋面,但听到了名字以后,
消费者就会根据名字,产生餐厅的第一印象。
因此一个通俗的名字,远比一个拗口的名字更有优势。
汉子千千万,但真正能取好名字,还得仔细琢磨下。
“小米”的由来
先来看一段故事。
黎万强回忆小米这个名字的来源时,这么说:
“小米诞生的第一个月,创始团队讨论过至少上百个名字,比如红星、千奇、安童、玄德、灵犀等。
这些备选的名字回过头看看,有的很有趣,有的很猎奇。
比如灵犀,我们想取“心有灵犀”的意头,甚至在纸上画过犀牛吉祥物的草图。
又比如“玄德”这个名字来自于最早讨论时所在茶馆的包厢名。
我们差点定的一个名字是“红星”,它有很好的识别度,而且“红星闪闪”的色彩感富有正能量。
原有的顶级域名所有者甚至也已向我们报价,但由于“红星”在酒类中是著名商标,有着特殊保护,即便是在科技类别中的工商注册也会受阻。
最终我们选择了“小米”。小米是五谷之一,温润滋养,人们耳熟能详,显得亲切平和。”
好名字都长什么样?
小米是个合格的名字,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个名字的成本很低(传达成本低、传播成本低、使用成本低、营销成本低)。
它唯一的不足,就是名字跟产品搭不上边(不知道小米公司的人,首次听到这个名字以为是做农业的公司)。
但这个劣势,可以在消费者记住小米这个名字后,进行弥补。
现在回头想想,那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品牌,都叫什么?
苹果、迅雷、百事、旺旺、红旗、快播……
他们的名字归结起来就是“直白”、“通俗”、“熟悉”。
给品牌命名,这两句话要反复提醒自己:名字是用来叫的,不是用来看的。名字是给使用者的,不是自己的。
经常会有一些餐企老板,为了凸显自己的品牌文化底蕴,起一个拗口的名字。
自己觉得名字很好而沾沾自喜,但讲给顾客听,别人一脸茫然。
如果你不确认名字的成本高不高,可以通过电话测试法去验证:
在电话中向不了解你的人,解释你餐厅的名字。并计算你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让对方明白。
名字到底怎么起? 1.名字尽量靠定位
餐厅是什么品类、定位、特色,最好在名字中就体现出来。
卖小龙虾的,名字中最起码得包含“虾”吧,霸王虾、豪虾传、有间虾铺都算合格的名字。
把你品牌的价值融进名字,也是一个省营销费用的好想法:
比如葵花药业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名字是很长,但是功能和名字合为一起了。
消费者一听,知道这个口服是干嘛用的了。
如果名字与品类无关,那你就得花费大量金钱去教育消费者了。
比如特仑苏,单说名字没人知道是干嘛的。所以品牌商只能一遍遍告诉消费者,“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
此外,名字也可以往品牌特性,文化特征上靠。
比如“不是外人”是一个冒菜品牌名,就是往品牌文化上靠。“大龙燚”一个火锅品牌,往品牌特征“辣”上靠。
2.用口语思维起名
当找准了你的品类、定位、特色,剩下的就是用口语表达出来。
尽量不要用生僻字,“西贝莜面村”就是为了教育消费者“莜”这个字的读音,花费了大量金钱。
名字是用来传播的,所以简单、好记的名字,会让你后期营销成本降到很低。
因此,取名就往“俗”上靠。人们熟悉的超级词语,都可以直接拿来用。
比如“外婆家”,就很通俗易懂,而且也很符合它自由的品牌定位。
比如SKⅡ的面膜系列,在天猫上的名字,直接就取“前男友面膜”。比原本官方正式的名字,更易传播。
在取名过程中,这些技巧可以拿去参考:
加叠词:比如哇哈哈、旺旺等。加叠词的目的还是为了更贴近口语,用来降低传播成本。
利用谐音:比如“没想稻”,用谐音虽然方便了传播,但是却不一定能跟产品进行关联。比如金五门火锅,谐音“精舞门”会让人误以为是舞蹈班。
用量词:比如“三只松鼠”。
用动词:比如“叫个鸭子”、“举个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