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总投资4.1亿元、占地150亩的中铁装备集团高端装备再制造中心项目在天津自贸区天津港东疆片区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隧道掘进机再制造基地和再制造产品及零部件仓储中心、交易中心。
对于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来说,这个高端制造业项目背后,聚集着天津自主创新、金融创新、自贸区改革创新等多方面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加快创新型城市和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天津创造”为国家重大技术突破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16年,天津航空航天、新材料以及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合计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16.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成为首个万亿级产业,形成了大飞机、大火箭、大造船等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端产品,填补了产业空白。
制度创新激发活力。2015年2月26日,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滨海高新区正式挂牌。当年6月,滨海高新区在全国首创推出“创新创业通票”制度,通过互联网管理系统,一改以往先由企业出资后由政府补贴的方式,调整为先由第三方机构垫付、再由合作银行兑现的新方式。通过“互联网+政府服务”模式,实现“一张通票管创业”,降低了全社会创新创业成本。
二次创业拓展天地。作为最早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2016年,天津开发区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3000亿元的开发区。2017年,天津开发区启动二次创业,对原有产业进行转型和提升,同时着重引进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金融、智能健康医疗、智能物流等智能产业,推动形成智能产业聚集地。
“十二五”期间,天津在积聚创新资源、完善创新体系、加快动能转换上下功夫,向创新要发展、要动力、要效益。2016年,天津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首次突破80%,达到81.43%,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三,科技进步环境指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位居全国第一。
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企业是创新主体。例如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和一汽丰田新一线两个大型整车项目,将智能化生产贯穿其中。前者车间自动化率75%以上;后者选用高速机器人,自动点焊率提高到95%,基本实现无人化焊接,效率提升近五成。
天津优化政府公共服务、技术平台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和园区服务,为建设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示范区创设好环境。目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加到8.8万家,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的小巨人企业超过39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65家,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盟30个,众创空间达到139家。全市7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天津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发明专利申请量达38153件、授权量达5185件,分别比2011年增长2.8倍和1.1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4.7件,比2011年增加8.4件。
天津市“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建设全国产业创新中心和国际创新城市的战略目标。今年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0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
目前,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正高速推进,新兴产业加速崛起。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汽车产业2016年对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了51.1%,产值比重达到23.8%,比2015年提高7.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