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完收房3个月后,墙面裂纹如蛛网

2017-03-25  A+ A-

裘女士家的天花板和墙壁上随处能见“补丁”。 /晨报记者 张佳琪

工期由原来约定的3个月变成了近5个月,约定的包工包料15万元完工时上涨到了近20万,收房3个月后,房顶的裂纹就如蜘蛛网般……

上海关镇铨装潢设计公司如此家装,让市民裘女士怀疑,自己通过电视广告找来的公司有问题。

被广告打动找了“关镇铨”

裘女士住在大木桥路一小区内,三房两厅共计150多平方米。去年5月,她有意将房子重新装修一番,正巧看到电视上关镇铨装潢设计公司999套餐的广告推介。跟家人商定后,裘女士随即与关镇铨公司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约定看房签合同。“当初广告做得很吸引人,而且每平方米1000元左右的价格还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就动心了。”

工作人员上门后,对屋内情况进行了了解,与裘女士资询相关信息后定制合同,套内施工面积101平方米,承包方式为包工包料,费用共计15.8万余元,工期为6月2日至9月2日。

原以为包工包料可以省点事,但施工开始后裘女士才发现并非如此。裘女士说:“开工后,工人师傅才告诉我,有许多工程还要另外收费,比如敲墙、拆门这些全部要重新收费,不交就要停工。我前后又多交近4万元才完工。”

原定9月完工,最后工期一直拖到了11月底才正式交房。

收房仅3个月墙面就开裂

虽然工期有所拖延,费用也增加了不少,但当收房时看到原来的老房子焕然一新,裘女士心里还是很欣慰。在空关了一段时间后,裘女士一家搬回了新房入住。但没过多久,裘女士就发现,刚刚装修好的房子墙面开始出现裂缝。“是今年春节期间,朋友到家里做客时发现的,一开始只有两三处,但半个月后,问题越来越严重,墙面,屋顶都有了。”

上周,记者来到裘女士家里,刚进门就可以看到大厅的顶部被临时用水泥修补的两个大洞。“这是工人这两天来给补的,但我怕补好不久还是会开裂。”

记者注意到,包括两个厅、主卧、次卧、书房在内的房间墙面都有开裂情况,目前这些有明显裂缝处已被工人打上了“补丁”,共计有36处之多。其中在次卧房间的屋顶上的小裂缝,用手轻轻触碰可以感觉到裂缝内有空洞。

维修费用要户主自掏腰包

花了20万,刚装修好就出现如此情况。是偷工减料还是其它原因?裘女士第一时间就向项目经理反映,进行投诉。

项目负责人上门看了情况后,只轻描淡写的对裘女士表示,这种情况很正常,修补下就好。裘女士提出了希望对方重新粉刷的要求,但遭到了拒绝,对方表示只能修补。无奈之下,裘女士只能妥协。

在对墙面修补的过程中,施工工人提出了新问题,针对次卧屋顶的裂缝是由于存在空洞造成,无法修补,那怕是修补后,短时间内还是会裂开,只能重新翻做,空洞的存在是因为房子太老。所以这个费用需要裘女士承担。

裘女士说:“合同中的保质期是一年,还在保质内,费用为何要我承担?难道老房子就不能装修好?为何当初在做之前不提出?”

关镇铨公司的修补收费方案,让裘女士气愤不已,她进而向公司总部进行反映,但对方始终没有让步。她最后选择了向消保委进行投诉。

业内:因施工过程不规范

从事装修行业十五年的余师傅向记者介绍,类似裘女士家所遇情况在装修业行非常普遍,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所造成。

余师傅介绍,出现裂缝有几种情况,一是原房的保温层有裂缝,导致装修后墙面开裂,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是可以发现并进行修补; 第二种是涂刷不当,导致墙面收缩出现裂纹; 第三种是抹灰时水泥的配比不准确,配比高了就容易开裂;第四种情况是墙面腻子的配比不当或者是刮抹不均匀; 第五种就是乳胶漆和水的配比不合适。以上这些不规范的操作都会导致墙面开裂。

所以家庭装修中为了尽量减少开裂现象,最好满贴一遍玻璃丝布或豆包布。“核心的还是施工人员在过程中没有用心造成,或是不注意细节造成。如前期留下了问题,后期再怎么补救都很难根治裂缝的问题。”余师傅同时表示,现在许多装修公司只负责接单、设计,后期的施工都是找一些“游击队”来施工,这就很难保证不出问题。

公司承认施工有纰漏

新装修好不久的墙面为何出现大面积的裂缝?保质期内质量出现问题为何还要顾客付费?带着疑问记者联系到了上海关镇铨装潢设计公司。一位姓王的投诉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裘女士家的装修情况确实产生了大量裂缝情况,出现此种情况有多种原因造成,天气、房屋结构老化等都有可能。“具体的原因需同再调查,但这个不是核心,主要问题是我们愿意进行修补。”

针对收取费用的问题,王先生也进行了解释。他说,出现空洞的情况是原楼板存在的不平问题造成,按合同如需填平原楼板,这个费用是不包在总价内,所以当时施工人员才提出了再收取费用。“当然,当初我们施工人员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没能给顾客提出建议,也是我们工作上的纰漏,所以我们公司经过研究,决定免除裘女士的此项费用。”王先生说,因再施工造成的后期清洁费用,公司也一并承担。(记者 李东华)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