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阳:经济融合发展新路探索“绿色”“共享”

2017-03-27  A+ A-
   新华社长春3月27日电(记者姚湜)经济发展与生态涵养融合,布局低碳环保、高新绿色产业;经济发展与改革创新融合,解决项目建设、企业融资难题;经济发展与民生增收融合,让老百姓共享产业升级成果。去年以来,长春市双阳区探索经济融合发展新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两位数以上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省上游水平,在全市绩效管理考评县域组中获得了第一名。

    经济发展与生态涵养融合

    双阳是长春生态涵养发展区,在生态上不仅要“涵养”、更要“发展”。本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思路,双阳通过构筑绿色化的生产力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建设大型生态湿地公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等有力措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转型。 “双阳虽然定位为长春生态涵养发展区,但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发展工业,而是要发展绿色工业,低碳环保、生态友好型的工业。”双阳区委书记唐铁生对新华社记者说。为此,双阳致力于打造汽车轻量化产业集群,依托区内吉通公司,带动吸引一批汽车轻量化关联研发机构、生产企业入驻。在此基础上推动工业产业实现高新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形成比较优势明显、聚集程度较高、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工业体系。奢岭街道是双阳区草莓主产区,每年草莓成熟时节,都会举办奢岭草莓采摘节,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到奢岭采摘品尝草莓。李佰军是奢岭街道的草莓种植户,2012年,李佰军从两个草莓大棚开始做起,经过4年的发展,现如今,李佰军已经拥有草莓大棚10个,草莓年销量已经达到10万斤。将旅游产业发展与特色资源农业相结合,创造性的举办奢岭草莓采摘节、中国梅花鹿节和黑鱼葡萄采摘节等节庆活动,使涌入双阳的游客逐年递增,带动了旅游消费,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居民增收。看到这一机遇,双阳开始打造“东北亚休闲旅游目的地”的远景目标,加快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2016年末,双阳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8亿元,同比增长1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5.8亿元,同比增长43.2%

    经济发展与改革创新融合

    当前的东北大地依然寒冷,但各地的经济项目并没有猫冬。双阳牧原1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负责人正忙着办理项目用地相关手续,这一项目预计6月份开工建设。今年双阳区预计开工重点项目116个,计划总投资630亿元。为了保障各类经济项目高效推进,双阳进行了不少改革创新探索。

    在项目前期工作中,项目服务“365”工作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牵头,副区级以上领导全员参与担任亿元以上重点项目首席负责人,正处级领导干部担任项目首办秘书,解决项目服务过程中的“肠梗阻”。充分利用项目开工前的有利时机,推进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能往前抢的手续绝不拖延,能简化的手续绝不复杂化。目前,牧原养殖、卓达新材、国信冰雪旅游等十几个项目的前期手续正在办理,项目将如期开工。双阳还建立督查问效机制考核干部工作成果。成立了区督查(绩效)办,建立了督查绩效网络平台,重点围绕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特别是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内容,采取专题督查、实地督查、跟踪督查等多种方式,对发现的问题予以通报批评、严肃问责。针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资金缺口大、融资难问题,双阳探索多元化创新重大项目融资机制。组建长春市长发双阳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区内项目融资提供便利。还采取PPP模式,由区政府授权委托明阳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国信集团、新华能源集团共同出资成立长春奢岭旅游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破解重点项目建设融资难题。

    经济发展与民生增收融合

    “昔日泥土路,今朝户户通;腰包鼓,民气旺……”这是流传在双阳区山河街道卢家村的一段顺口溜。靠着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卢家村村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村委会着眼农村集约化发展,打造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带农户”等经营方式,同时以自愿入股方式,从农民手中流转了80公顷土地,为土地集约化经营、农村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双阳区,像卢家村这样集体经济红红火火的村子还有很多。太平镇将军村的玉米和绿色蔬菜种植产业,齐家镇曙光朝鲜族村的水稻产业,鹿乡镇育民村的现代畜牧养殖、特色蔬菜水果产业……这些村级集体经济快速的发展引擎,也是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法宝。2016年,双阳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907.22万元,其中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村达到100%,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70%以上。以集体经济“富”民,双阳创新推广了“资源利用型、资产活化型、村企合作型、合作社带动型、资本运营型、三农服务型”六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完善村级集体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充分挖掘村集体可支配机动地、四荒地、山林、矿产等资源潜力,以发包、租赁、入股、吸收社会资金联合开发等方式,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着眼推动群众持续致富增收,双阳开展家政、保安、月嫂、电焊等紧缺人才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同时搭搭建创业园区、健全服务体系,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创业平台。(完)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