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李波、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介绍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谈企业融资等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
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背景下,企业融资难题是否有所缓解?如何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去杠杆接下来怎么推进?2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回答了相关问题。
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表示,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出台、落实了一系列旨在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措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总体看,相关政策措施有序落实,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朱鹤新表示。
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贷款保持较快增长。7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率为1.7%,比去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存款类机构间七天期回购利率(DR007)中枢从去年末的2.9%左右下降到8月中旬的2.6%左右。1至7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0.48万亿元,同比多增1.69万亿元,已是去年全年同比多增量的近两倍。
信贷结构继续优化。高新技术制造业、服务业、扶贫等领域信贷支持力度较强。截至今年6月末,项目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过30%。7月末,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5.8%,比上年末高6个百分点。7月份新发放的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平均水平为6.41%,比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
债市融资功能有所恢复,高等级债券利率显著下行。1至7月,企业债券净融资为1.25万亿元,同比多1.35万亿元。7月末,5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3.23%和3.48%,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62个和0.4个百分点;五年期AAA级和AA级中短期票据收益率分别为4.28%和5.26%,较上年末分别下行1.14个和0.61个百分点。
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朱鹤新表示,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增多,央行将流动性注入银行体系后受到资金供、求双方意愿和能力的制约。信用扩张受到供给端和需求端多重约束,有时存在金融体系“有钱”难以运用出去的情况。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他表示,小微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方说财务不规范的问题、规模效应欠佳、抵押品不足等。从资金供给端看,市场风险偏好下降,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分支机构和信贷人员积极性不足。
他认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一方面货币政策要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宏观总量与微观信贷之间的关系,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大方向不动摇。二是金融机构要下沉金融管理和服务重心,按照财务可持续原则,合理覆盖风险、优化考核激励,增强服务小微企业的内在动力。三是与其他部门做好统筹协调,发挥好“几家抬”的合力,坚持不懈抓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四是通过改革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支持实体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结构性去杠杆方向不变
“2017年我国杠杆率是248.9%,今年二季度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上,宏观杠杆率已经基本趋于稳定。”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表示。他说,结构上来看,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明显回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方面的管理在规范,住户部门杠杆率上升的速度有所下降,杠杆结构呈现优化态势。
朱鹤新表示,当前去杠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个方向不会动摇。
针对近期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李波表示,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去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有升有贬,弹性明显提高。保持汇率弹性的同时,人民银行也坚持了底线思维,在必要的时候通过宏观审慎政策对外汇供求进行逆周期调节,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我们强调的是更多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搞竞争性贬值,也不会把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摩擦等外部扰动。”李波表示,汇率最终是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稳中向好,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