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廉价药断货:用好有形之手确保廉价药供应

2017-11-22  A+ A-
  用好“有形之手”确保廉价药供应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切实加大国产廉价药生产供应保障力度”。此前有报道称,巯嘌呤片这一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必备药,在全国多地形成“药荒”,一些地方甚至连续5个月断货。网民表示,救命的国产廉价药之所以断货闹“药荒”,原因就在于价格过低无利可图。政府的“有形之手”不可缺位。虽然政府一直在针对“药荒”现象出台兜底性政策,但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仍有缺漏。为此,下一步应探索市场定价和补贴衔接的机制。

  廉价药都去哪儿了

  有网民称,巯嘌呤片不是个案,这两年“廉价药去哪儿了”之问不时出现。牛黄解毒丸、红霉素消炎软膏、鱼精蛋白、西地兰注射液、丝裂霉素等常用的廉价药,都出现过断档或停产。

  网民“钱桂林”表示,重要的“救命药”为何会断供?这与这些药价格低不无关系。企业见无多少利润可赚,自然也就没了生产积极性,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怎样调动药企的生产积极性,怎样让救命药货源充足,怎样让民众病有所医,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需要考虑和解决的大问题。

  健全短缺药保供机制

  有网民提出,针对“药荒”现象,我们其实不缺兜底性制度,但受制于“软约束”和问责制度匮乏,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仍有缺漏,而常态短缺药品两级储备制度进展仍待提速。这需要在将救命药纳入国家储备的基础上,探索出市场定价和补贴衔接的机制;并建立统一的救命药管理平台,实现对供应链和流通环节全链路监管“可视化”;此外,还要细化监管和落实责任,补全针对定点生产企业的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

  网民“澎湃”认为,对于市场竞争中出现的廉价救命药短缺问题,应该果断伸出“行政之手”。比如,政府可以建立廉价救命药目录,指定若干企业进行生产,加上特定利润之后投放市场。对某种廉价药的临时性“特事特办”,可以上升为对一批廉价救命药的常态化“特事特办”。

  网民“郭元鹏”称,“停产的救命药”需要一场拯救行动。其一,减少中间环节。“救命药”,患者的感受是价格很高,药企的感受是无利可图,就是因为中间环节太多,层层利益扒皮。其二,政府出手相助。对于利润微薄的特殊药品,政府要实施补贴制度,对于愿意承担责任的生产企业,不能让他们有吃亏的感受,愿意生产“别人不愿生产的药品”,就要让他们有相应收获,奖励资金、补助资金应发挥作用。(记者 陈伟 整理)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