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看云南产业变迁之路

2019-07-07  A+ A-
  新华社昆明7月7日电 题: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看云南产业变迁之路

  新华社记者吉哲鹏 庞明广 陈永强

  不久前,曲靖市陆良县携手蒙牛集团建设的高原特色奶业全产业链项目正式开工,意味着云南“绿色食品牌”又将添一张新名片。

  从刀耕火种到数字经济,从“一烟独大”到“多业并举”,从传统业态到现代经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条“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振兴之路在云岭高原上演绎,一幅边疆崛起、深化开放的壮阔画卷在青山绿水间绘就。

  从刀耕火种到数字经济的历史跨越

  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多种经济形态并存,坝区的农耕经济历史悠久,昆明、个旧等地的工业经济方兴未艾。而在边远山区,一些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依然刀耕火种。

  和共和国同龄的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文化站原站长资切回忆,长期以来,基诺族群众不懂商品交易,以物易物是获取物资的主要方式。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基诺山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为让更多群众学会做生意,2015年4月,基诺山乡党委、政府组织了一个特殊的“街子”。现在,这个山货变现、群众增收的集日已举办100多期,还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节日”。

  精准扶贫为民族地区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4月,云南省宣布,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3个“直过民族”率先实现整族脱贫,这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边疆少数民族“一步跨千年”的生动实践。

  “直过民族”群众融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从不敢见生人、不知道做生意,到现在通过电商把产品卖向世界,软红米、酸茶、独龙毯等特色产品深加工成为山乡发展的支柱产业。

  不仅是农村电商,云南正全面发力数字经济谋求“换道超越”。“一部手机游云南”“一部手机办事通”“一部手机云品荟”等项目上线运行,一批智能制造工厂陆续投产。

  从“烟糖茶胶”到“两型三化”的探索之路

  从实施国民经济“一五计划”开始,历经“备战备荒”“三线建设”“烟糖茶胶”等阶段,到20世纪90年代培育烟草、矿业、生物、旅游四大支柱产业,云南不断探索适合省情的发展方式。

  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云南重工业靠资源、轻工业靠烟草的产业结构弊端面临严峻挑战,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一度“青黄不接”。

  审视自身的比较优势,“十三五”以来云南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两型三化”转型,聚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加快构建迭代产业体系。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经济运行处处长魏树平介绍,云南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淘汰大量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还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为工业企业大幅降低用电成本。

  把握新工业革命机遇是必由之路。当前,多类电子产品已实现“云南造”零的突破,智能机器人、3D打印机等填补了产业链空白,液态金属、钛合金等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升至10%左右。

  面对经济总量小的现状,跨越赶超要走“高速路”。2017年、2018年,云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二,扭转了低速徘徊局面。今年1-5月,云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11.1%,跃居全国第一。

  从边疆末梢到开放高地的华丽转身

  距离中缅边境20多公里处,瑞丽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弄岛镇)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已崛起一大片厂房。未来,这个中缅合作的跨境肉牛项目有望年屠宰50万头牛,产值上百亿元。

  肉牛是“绿色食品牌”的八大重点产业之一,“一带一路”倡议正让国际合作“落地开花”。前不久在昆明举办的33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加的2019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近一半企业来自境外,签订利用外资项目18个、金额103亿元。

  经济地位取决于发展定位。近年来,带着“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崭新使命,西南边陲末梢正变为对外开放高地。

  当前,云南已全面迈入“高铁时代”,中缅铁路、中越铁路建设加快推进,中老铁路将于2021年全线通车,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

  深化对外开放步伐越走越稳、越走越快。统计显示,去年云南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五国的贸易总额同比增长5.6%、双向投资占云南对东盟十国投资额的95%,通关速度提升60%、费用降低40%。

  其中,2018年瑞丽试验区口岸贸易进出口总额110多亿美元,是2012年的5.3倍,而与瑞丽口岸相对应的缅甸木姐口岸现已是缅甸最大、最活跃的陆路口岸。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