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30日联合发布数据,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在连续6个月低于50%的临界点后,再次回到扩张区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11月制造业PMI出现较为明显的回升,重新回到荣枯线以上,表明经济运行开始显露转稳迹象,但基础仍需大力巩固。
从具体的分项指数看,制造业呈现出一些积极变化。

在河北定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汽车生产企业,员工在生产线上工作(1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多个积极因素共同带动11月制造业PMI明显回升。”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分析,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减税降费等得到较好落实,国内市场需求潜力有所释放。同时,年底节假日消费预期带动了消费品行业发展。此外,一批重点行业运行相对稳定、增速回升,对经济运行起到较好支撑,如建筑业需求回升带动钢铁供需扩张,汽车市场趋稳运行等。
尽管PMI有所回升,但制造业和整体经济运行面临的挑战仍不容忽视。
“受外部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制造业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赵庆河说,从反映市场变化情况的价格指数看,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为49.0%和47.3%,分别比上月下降1.4和0.7个百分点,均连续两个月回落。
此外,赵庆河介绍,部分企业反映转型升级取得一定成效,经营环境有所改善,但资金紧张问题仍较突出。调查结果显示,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比重为38.2%,高于上月1.5个百分点。
张立群认为,11月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正在显现,经济运行初现转稳迹象,但不宜从指数提高幅度方面过度评估。要注意仍然存在的下行压力,着力扩大内需,继续加大相关政策的落实力度,不断巩固和加强经济回稳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