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离学生最近的地方推动改变(新语)

2017-03-27  A+ A-
  放着好端端的教育局长、副局长不做,非要到基层学校,做一名校长,或者普通教师,这样的例子近年来已不鲜见。

  放弃上海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的岗位、选择担任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的程红兵,辞去重庆市綦江区教委副主任职务、只身就任重庆市字水中学校长的王毅,辞去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的职务、到大连海事大学担任普通大学辅导员的曲建武,还有放弃教育部的工作,在北京十一学校做起校长,开展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李希贵……

  是任性还是创新?是个人的小情怀还是教育的大意义?仔细看看这些人转型的原因,答案不言自明——在离孩子最近的地方寻找教育初心。

  何为教育?教育的本质,就是用生命影响生命。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教育的最大魅力、教师职业最吸引人之处也正在于此。多少老师留恋三尺讲台,就是留恋在讲台上与孩子们眼神接触、心意相通的感受;多少老师在讲课时全情投入、浑然忘我,就是因为每一段讲述、每一个例子都有可能留在学生心灵的最深处;多少老师会因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痛心焦虑,就是因为教育会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记。离开“庙堂”,在教育的最核心地带体味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欣赏教育最美丽的风景,才能真正感受到教育的美好,体味教育之“育”的终极意义。

  当然,对于有抱负、有情怀的教育家来说,选择到教育一线,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要让教育教学改革少一些空谈、多一些实干。当前,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如何从根本上推动其持续深入、解决教育的诸多难题,固然需要思考与顶层设计,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有视野、有思考的教育家深入教育一线,将改革的理念在实践中推进,在泥土中探索和寻找未来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其实,辞官从教、辞官办学,在历史上早有先例,不仅基础教育领域多有出现,高校中也不乏类似选择。百年前,蔡元培先生断然请长假,南下从事教育,并在之后担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提出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成为一代教育家;80多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刘伯承在江西瑞金创办了第一所综合性的红军学校,出任校长兼政委,成为我军院校工作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几年前,山东临沂大学8名具有正高职称的在职处级干部辞去“官职”,全身心投入一线教学科研岗位,当起教授,也曾引多方点赞。

  他们的选择,或许会让我们少了几位官员,但却让我们看到了更多教育家成长起来的可能、让教育越来越好的可能。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27日 12 版)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