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水城,绿色巴彦淖尔——风景这边独好

2017-03-23  A+ A-

内蒙古处处都是风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镶嵌在黄河“几”字弯上的巴彦淖尔,更是一幅大美的画卷。

巴彦淖尔,地处呼、包、银、兰、青经济带上,北与蒙古国接壤,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和重要节点;甘其毛都口岸是自治区过货量最大的公路口岸。巴彦淖尔机场可实现当日全国通达;多条国家和地区性公路、高速公路、高铁连通大江南北,演奏一路悦动的时代乐章。

“天下黄河,唯富一套”。巴彦淖尔因水而生、因水而灵、因水而兴。6.5万公里纵横交错的灌溉渠系,浇灌着1000万亩肥沃的土地;300多个明珠般的湖泊,让这方土地温润而灵动,那恣意铺撒的绿意和翩然起舞的生命,带给人无限欢欣!

一山两原的风貌,造就了巴彦淖尔一半江南、一半北国的独特景观,“水、绿、文化”蓄积力量,蓬勃而发。雁戏鸟鸣,碧水风荷;青绿交映,水城一体,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了城市建设。渠湖相连,内外相通,水绿环绕,形成了“两河、十渠、五湖、四海”的最美湿地景观。二黄河20公里“黄金水道”尽展宜居宜业宜游的“塞上威尼斯”风姿,那随风起舞的韵律直扑你的胸怀。

2017年,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巴彦淖尔市调研时提出了打造“塞上江南、草原水城、塞上明珠、塞上威尼斯,这样一个有名气、不可复制的城市,让“绿色崛起,赛过江南”成为巴彦淖尔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为巴彦淖尔市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百湖之乡•魅力磴口

2846平方公里的金色沙海中藏着160多处湖泊,享有“百湖之乡”的美誉。大美黄河、静谧湖泊、纵横良田的交通水网,让磴口成为一座水色迷人的“塞外水乡”。

“水色”是磴口旅游发展的魂脉,“绿色”是磴口旅游焕发的光彩。

2017年,磴口县委、政府紧紧围绕“绿色崛起 赛过江南”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旅游强县”战略,做足做活、做精做        美“水”、“绿”、“沙”、“文化”四篇大文章,形成全域四季旅游大格局。成功打造了沿黄、沿沙、沿山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黄河风情旅游线路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全国40多家广播媒体,评为中国“一带一路”沿线最美旅游线路。

磴口县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以打造自治区生态旅游强县为目标,按照资源特色全力建设以黄河三盛公国家水利风景区为中心的黄河人文历史游览区;以纳林湖为中心的百湖湿地游览区;以奈伦湖为中心的观沙漂流游览区;以金马湖为中心的河套平原休闲农庄游览区;以万泉湖为中心的民族风情游览区。同时,立足“水”优势,把黄河及周边水系网络链接起来,着力打造西部园林城市和草原湿地景观旅游区。

黄河文化与水文化在磴口县底蕴厚重、源远流长。以旅游景区为主体,凭借黄河文化旅游节、磴口县华莱士节、黄河流凌旅游文化节等一系列旅游节事活动,树立“百湖之乡魅力磴口”的旅游形象,达到拓展客源市场和宣传磴口的目的。

《鸿雁》的故乡—乌拉特中旗

在祖国的正北方有一片神奇的土地,那里有洁净如洗的蓝天白云,有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在那里您可以听到“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的原生态演唱,这里就是《鸿雁》的故乡—乌拉特中旗。

乌拉特中旗地理位置独特,人文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历史文化遗存有:6000万年前的恐龙化石,近万幅阴山岩画,500多公里的赵国和秦汉长城,汉受降城,数百处古代游牧民族居住遗址和墓葬,古烽火台和众多古寺庙。珍稀的自然资源有:3200万亩天然草原,罕见的叉枝圆柏区,梭梭林,珍贵的岩羊、鹅喉羚、成群的戈壁红驼和蒙古野驴,5万余匹蒙古马驰骋于草原上,使乌拉特中旗成为全国蒙古马保有量最多的旗县。

2017年,乌拉特中旗围绕国家、自治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治理、全方位推介,大力发展全域全时全景全产业旅游,主动融入中蒙俄万里茶道旅游建设中,依托资源禀赋,科学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十三五”期间,全旗将打造1个国家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和3个3A级景区,辐射带动建成100家农(牧)家乐,乡村旅游全面兴起,将鸿雁文化、蒙古马文化打造成为地区特色旅游名片,在推进“绿色崛起,赛过江南”的伟大实践中,把乌拉特中旗建设成为塞上草原观光地、蒙古马文化体验地、《鸿雁》文化追寻地、边塞文化探秘地、万里茶道寻访地、自驾旅游宿营地、拍摄采风创作地、休闲度假避暑地、科考研学实验地、特色美食品尝地,将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装扮的更加亮丽。

新丝绸之路上的世界“驼都”乌拉特后旗

乌拉特后旗地处祖国正北方,在内蒙古西部草原深处,河套平原之边,北临蒙古国,是草原丝绸之路、万里茶道、沙漠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素有原角恐龙家园,中国戈壁红驼之乡、驼球之乡、戈壁石之乡、越野之都的美誉,塞北荒漠秘境、内蒙古特种旅游核心区。

2017年是全市推进“绿色崛起、赛过江南”的开局之年,也是乌拉特后旗“旅游文化推进年”和“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重点项目开发的关键时期。全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树立“全季、全线、全景、全特、全民、全业、全覆盖”的理念。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和四季旅游发展战略,构建全季旅游,全时旅游模式,继续推行月月有旅游活动。策划特色主题活动,精心组织好探秘阴山旅游节、动感乌拉特山地户外旅游节、敖包文化旅游节、研学旅游节、乌拉特民俗旅游节、秘境乌拉特旅游文化节、戈壁风情自驾旅游节、骆驼文化节特色主题活动,筹办好全国汽车接力赛、内蒙古大穿越汽车集结赛和自驾那达慕。

全力推进“全景+”发展模式,重点推进旅游小镇、旅游风景道、旅游度假区、特色旅游村嘎查、禅学养生旅游基地的全景布局。全力保障“一镇一河三园六馆”建设,即乌拉特风情小镇、湿地生态河,敖包博览园、蒙古风情园、民俗文化园,蒙古包博物馆、敖包实体馆、戈壁红驼艺术馆、马文化展示馆、红色旅游馆、温泉健身馆建设,加快推进宝日汗图度假村建设,启动阳山景区一期项目。

继续推进“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旅游+文化”,依托红驼之乡名片,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把中国戈壁红驼之乡打造成草原丝绸驿站•世界“驼都”。并积极对接“一带一路”,争取开展一次文化旅游互访活动,挖掘乌拉特民俗文化、风土人情、传统节庆习俗,名人典故等资源,开发本地游牧特色旅游娱乐产品。千方百计的引客入后旗。“旅游+体育”,充分利用我旗山地大漠特色资源,继续举办汽车越野拉力赛;开展自驾车那达慕旅游、千人博客赛、国际驼球邀请赛、穿越恐龙谷等一系列的户外徒步、探险、定向穿越等休闲旅游。“旅游+农业”,建设万亩原生态农牧业科技观光旅游示范园,500亩马兰花、蓝孔雀园及休闲农业旅游示范村,重点打造4家一户一品深度特色体验游的农牧家乐。“旅游+康体”,结合中蒙医开发生态疗养项目,进一步完善中蒙药浴疗养功能,举办全民健康养生旅游节,促进传统蒙医药健康和休闲养生融合展。“旅游+城镇”建设,把巴音镇作为一个大景区整体打造和开发,提前规划“城景融合、城旅融合”的旅游型特色风情小镇建设。做好“水、绿、文化”三篇文章,推进河渠连水,绿道扩绿,植物园对外开放、增加民俗特色文化展示区,把巴音镇打造成休闲养生、旅游度假、生态宜居城。

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大美富强村

近年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本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将乡村旅游业作为富民产业来培育,深入挖掘河套文化、走西口文化、蒙元文化内涵,先后建成了富强村、酒庄老镇、民主四队、万丰村等一批具有河套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狼山镇富强村荣获2016年中央电视台CCTV7频道颁发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

临河区地处河套平原腹地,自古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和“塞上江南”的美誉。近年来,临河区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埋头苦干,打响“塞上江南、草原水城”品牌,推进总干渠风景带、永济渠风景带、临份线风景带和环主城区乡村旅游黄金线“三带一环”建设,富了农民、美了乡村,2015年国家旅游局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评选活动中,富强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同时被内蒙古自治区住建厅评为“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乡村”。2016年富强村荣获中央电视台CCTV7频道颁发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富强村完美的展示了优美的河套田园风光,是临河区乡村旅游的经典代表之作。

2016年,临河区共接待游客13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8亿元。村民郭军就是临河区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的众多受益者之一,以前郭军一家的收入全靠种地,一年下来满打满算也就四五千元的收入,现在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瓜果采摘业,再加上自家开的农家乐,一年下来人均能收入1万多元。当前,农民的种养殖业,手工制造业,旅游服务业三业联动,实现了一二三产的融合,形成了“一家一业,一家一色、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

富强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村民建公司、搞合作、做生意、大力培育发展餐饮、住宿、文化、旅游手工艺品、民俗表演、乡村体验等致富增收项目。游客多了,环境美了,村民富了。村民在“做生意”的闲暇之余,出来锻炼身体,休闲观光。农闲时喝酒、打麻将的陋习随之改变。人们追求小康生活的激情十分高涨,讲文明、树新风成为村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干净人家”、“精巴媳妇”、“孝敬之星”等评选活动有声有色。他们出家园,进公园,享受着城市的休闲与便利,他们“脱了农装,换上工装”,忙碌着小店的生意,他们“出家园,进田园”,收获着丰收的喜悦。“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得到了真真实实的印证。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