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开发产业
产业扶贫“拔穷根”,搬迁扶贫“挪穷窝”。 白墙黛瓦、绿树掩映,一幢幢客家特色的新房……红军烈士村——瑞金市叶坪乡华屋村旧貌换新颜。 而在新房对面不远处,还专门原样保留有一排村民过去生活的土坯房,逼仄拥挤的过道、昏暗狭窄的屋子、简陋破旧的用具,都清晰昭示着华屋村民曾经穷困落后的生活状态。 得益于苏区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开展,华屋人不仅搬进了新楼房,还在政府帮扶下发展乡村旅游,成为集革命传统教育、旅游经济为一体的示范点。 “活了57年,我从没奢想能‘逃离’土坯房住进小洋楼,现在奢望成真,真心感谢党中央对我们老区人民的关爱!”华小平坐在自家楼房敞亮的客厅内边比划边开心地说。 不远处,他居住了50多年的土坯房仍在,不过,这些土坯房经过打造后将成为当地红色旅游的一个景点。 华屋小组有两个鲜明特点:一个是革命历史红,苏区时期,仅有43户人家的华屋家家有人参加革命,有名有姓的烈士18位,是名副其实的“红军村”;另一个是生活非常贫困,119户462人中,四年前曾有103户居住土坯房,华小平就是其中一户。整个小组贫苦户有61户203人,其中8户甚至没有房住。 赣南群山连绵,曾经有近20万贫困人口生活在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资源匮乏、交通不便。 有民谣生动描述了这类群众生活的窘迫困苦:“出门就是山,土地在山间,九分石头一分地,能做几多吃几多……” 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群众就地脱贫成本高、返贫几率大,搬迁成为群众摆脱贫困的最佳路径。近年来,赣州市将移民搬迁扶贫作为实行精准扶贫的有效方式大力推进,华屋就是受益者之一。 搬出新天地,迁出新生活。2013年华小平和村民们一起在新址建造楼房,房子总造价是12万,国家补贴1.5万和5万元的贴息贷款。2015年春节前夕,华小平全家从土坯房搬进了崭新宽敞的两层楼房。 “儿子媳妇有了房间,小孙子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大家都非常开心,那个春节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春节!” 华小平说。 话又说回来,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终究还是要返贫困。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 于此,华屋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充分挖掘当地红色历史,将当地人文、农业、生态等资源的有机结合,互补开发,建设红色教育、问寻乡愁、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农家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瑞金市还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单位对华屋进行整体规划,修复开国将军江拥辉故居等革命旧居旧址,新建17棵“烈士信念树”纪念园、村史馆、红军烈士林观光游步道、望红台等设施。 如今,这个昔日极度贫困的小村庄,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据统计,2016年以来,华屋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旅游公司实现收入2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就业30多人,户均增收1万元。 根据赣州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十三五”期间,该市搬迁任务为1947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1709人,同步搬迁人口103051人;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 江西瑞金市壬田镇凤岗村的村邮乐购网点,山货通过电商走出大山。(时雨 摄) 精准发力:打造电商“江西样本” 近日,在宁都县大沽乡的刘芳、姜万宝夫妇,从外出打工到返乡创业,在邮政的帮助下开起了“农村e邮”村级服务站,将家乡的野生山茶油,野生金银花,野桂花蜜,野生黑灵芝等销售出去,这个月网上交易280多单,交易额达5万多元,点亮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致富路。 江西依托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推出的“村邮乐购”农村电商项目,坚持以“农产品进城”为主体,着力聚焦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产业,积极探索和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其他电商企业的发展之路,即坚持以“六个一”(即一个站点、一个带头人、一个主打产品、一个合作社、一个主平台、一条邮路)为抓手,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的卖难、送难问题,实现一个站主带动一群人、一个站点拉动一大片增收致富,全力打造成规模、可持续、见实效的电商脱贫“江西模式”。 “江西的电商扶贫,是全省范围内铺开,并进行系统的制度设计,这在全国还是第一个。”国务院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在考察江西电商情况时这样评价。 江西邮政立足农业大省省情,积极融入省委省政府现代农业强省、加快电子商务产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在中国邮政“农村邮乐”统一品牌下,江西邮政以“农村e邮”为抓手,以“让江西优质农副产品不再难卖”为建设宗旨,倾力构建江西农村电商O2O生态体系,帮助农民实现“销售不出村”、“购物不出村”、“收寄不出村”、“生活不出村”和“金融不出村”。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缴费难、购物难、农产品滞销等情况,深受农村老百姓欢迎。 用活金融扶贫这根杠杆。赣州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扶贫能力,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如今年赣州筹资10亿元财政资金作为风险缓释基金,撬动80亿元“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引入人保财险,开展“金信保”产业扶贫贷款保证保险,解决银行业安全放款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市金融扶贫贷款金额为123.79亿元。村镇银行已实现县域全覆盖,全市金融服务覆盖的行政村达2885个。 精准保障:“治了大病”、低保兜底 今年37岁邬洪生是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贡江镇东溪村的村民,尽管正值壮年,但身患肝硬化不仅让他丧失了劳动力,更是在一段时间里让他意志消沉。 “之前的十多年,一直在接受治疗。”邬洪生说,2014年,在广东打工时身体再次出现问题并住进了当地医院,住院一段时间后发现,不仅治疗效果不佳,最主要的是省外治疗费用报销率比较低,无奈之下,他只好回到家乡继续接受治疗。 “现在看来,回家看病是最好的选择。”谈起在于都接受治疗的情况,邬洪生说,回来看病的费用报销了90%以上!去年,邬洪生治病共花费了15万元,经过报销,最终个人仅仅支付了1万余元,这样的“账单”让邬洪生对治疗病情看到了希望。 在邬洪生的医疗账单中,“四道医疗保障线”引人关注,第一道保障线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给他报销了7万元;第二道保障线是大病医疗保险,报销了2.77万元;第三道保障线是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报销了4.31万元。第四道保障线是民政医疗救助,但因为他没有达到第四道保障线的报销标准,所以没有享受到第四道医疗保障线的补偿。即便如此,经过前面三道医疗保障线,邬洪生报销了14.08万元,占总医疗费用的92.7%。“如果不是有这些好政策,我肯定撑不到今天。”邬洪生感叹。 “在奔小康路上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因病掉队,精准施策助力健康扶贫是江西脱贫攻坚工作中一项重头戏。”江西省长刘奇说。 在赣州市,邬洪生只是“四道医疗保障线”的千万受益者之一。作为“四道医疗保障线”的先行试点城市, 2016年赣州市共补偿5171人次,其中,住院医疗总费用1.89亿元,新农合补偿8524.93万元、大病保险补偿3028.20万元、疾病商业补充保险补偿5567.45万元,个人自付1807.21万元,个人自付比例降至9.55%。 在赣州先行试点的基础上,2016年8月,江西省政府印发《江西省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实行“四升三降三制度”,为贫困人口建立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医疗保障线”,织密了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网。 据了解,“四道医疗保障线”的构筑,使贫困人口个人自付费用比例从近40%下降到目前的10%以内,大幅减轻了贫困患者的医疗负担。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朱烈滨介绍,目前江西省大部分县市区都已构筑起“四道医疗保障线”,剩余县市区也将在年内实现全覆盖,一张解民之难、保民之康、治民之贫的民生大网正在织就。据统计,江西2016年因病致贫家庭总户数由2015年的29万户减少到18.2万户,减少10.8万户,减幅37%,占全省脱贫户数的44.7%。 此外,对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的贫困群众,实行保障兜底,全部纳入低保和五保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赣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人数36.36万人,2016年农村低保保障标准270元/月,月人均补差195元。五保供养老人5.3万人,2016年五保户集中供养305元/月、分散供养260元/月。对因灾、因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以及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的家庭给予救助。 提高政治站位,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 蚕桑养殖是永新的老产业。一年中,约有190天时间可以养蚕,既可兼顾农事,又能照料家里,是群众欢迎的脱贫致富产业。 早几年,村里都是各家各户自己养。桑树品种不优、产量有限不说,小蚕黑细如蚕沙,许多养殖户因为眼神不好,常常在清理蚕沙时把小蚕也一起倒掉,大大降低了成活率,导致效益不高。“要防病防害、保温保湿,低龄段小蚕最费神费事,投入高还风险大”,刘生先告诉记者,“解决好了低龄段的问题,养蚕的效益就靠得住了。” 在外出学习考察的基础上,镇里引导和帮助村里成立了长溪蚕桑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成立党支部,由村支书刘生先兼任党支部书记,将合作社理事会成员、村里有蚕桑养殖技术的党员等聚集起来,共同摸索发展小蚕共育和老桑园改造等,努力把蚕桑养殖的成本和风险降到最低,还带动全村45户贫困户全部以土地或产业资金入股。 红卡户罗海林就尝到了小蚕共育的甜头。老伴患重病,自己身体也不好,还要帮儿子儿媳照看两个上学的孩子,在家养蚕是增加收入的最好选择。自从村里的蚕桑党支部搞起了小蚕共育场,老罗养蚕更轻松了,收益也更高了。家里还在以5亩桑地入股了合作社,每亩作价1000元,每年可分红10%。 “从革命年代的‘支部建在连上’到现在的支部建在产业上”,永新县委书记肖兵告诉记者,“我们始终保持光荣传统,每一级书记就是带头人,都和群众脱贫攻坚工作挂钩。” 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江西的脱贫攻坚要进入到全国的第一方阵”。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调整加强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实行省委书记、省长担任组长的双组长制,成员增加到44个省委有关部门和省直有关单位主要(或常务)负责同志。省委、省政府带头落实主体责任,5月份成立了脱贫攻坚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承担第一责任人职责,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38位省领导带队,到各自定点联系县专题调研,指导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镇推进和实施的工作机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层层签订脱贫责任书,构建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