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对关系” 打造“最美岸线”江西以生态为先全流域推进长江大保护

2018-06-14  A+ A-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健、吴锺昊、李美娟

新华每日电讯6月14日1版

  有着“千河归鄱湖,鄱湖入长江”之称的江西省,沿江生态正在发生令人欣喜的变化: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去年以来在鄱阳湖骤增近一倍,对水质变化极为敏感、绝迹20余年的颌针鱼在上游的乐安河重现,江西全流域三类以上水质保持在80%以上……

  变化的背后在于,江西在推进长江大保护中坚持生态为先,注重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铁腕治江修复生态;注重处理好“加”与“减”的关系,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动能;注重处理好“近”与“远”的关系,着力强化长远生态治理制度设计,全流域筑牢长江生态屏障。

  “破立结合”

  打破沿江利益链 修复全流域生态

  溯江而上,风光旖旎,长江九江段江面,船只往来。岸上九江市彭泽县已拆除的云明码头旧址,绿意盎然。

  长江岸线资源是国家水路运输的战略性资源,也是沿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所在。作为江西省唯一沿江临港城市,152公里长江岸线是九江最宝贵的资源,但由于历史和非法抢建等因素,岸线上分布着小、散、乱的非法码头和泊位,既浪费岸线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

  “拆除非法码头,就是要铲断长期根植长江沿线的利益链。”九江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一些非法码头形成的历史原因复杂,背后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

  去年,九江市开展打击非法码头专项行动,一个月内集中拆除长江沿岸61个非法码头、64个泊位,腾出7529米长江岸线,岸线复绿近1000亩。彭泽县只用了28天,就拆除沿江20座非法码头,复绿400余亩。“以一江带全局”,今年,非法码头专项整治将从长江沿岸,延伸到鄱阳湖及内河水域非法码头。

  拆除非法码头,打破沿江黑色利益链,修复沿江生态,是江西坚持“破立结合”,全流域共抓长江大保护的专项整治行动之一。

  两年来,江西创新开展了以清洁河流水质、清除河道违建、清理违法行为为重点的“清河行动”,修复流域水生态。在千年瓷都景德镇,一条百里风光带让昌江两岸充满诗情画意。为打造这条集生态样板、旅游观光、健身休闲、瓷茶文化、防洪保护于一体的城市风景线,景德镇市大力开展河道水面环境整治行动,共清理河岸线460余公里,水域面积228万平方米,打捞水面垃圾240余吨,确保河道、护坡顺畅。

  去年,江西推进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拆除封堵140个入河排污口,有效遏制了工业污水排放;通过严格管控化肥、农药使用,去年,全省化肥施用总量较前年下降3%以上,并逐步实现了农药化肥从“零增长”到“负增长”。

  由乱到治,由浊到清。2017年江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全省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92%,空气质量优良率83.9%,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绿色生态优势持续巩固。

  今年4月12日,江西再加码启动“共抓大保护”三年攻坚行动,明确将严守生态红线。5月21日至31日,江西开展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综合执法行动,环保、工信、水利、住建、农业等部门组成25个检查组,进驻25个县区,共检查工业园区、工业企业等点位3748个,推动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加减结合”

  调整产业首位度 向新产业要动能

  江西省在长江生态保护中是重要屏障,每年经鄱阳湖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了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去年12月,江西省工信委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九江、景德镇两个沿江沿湖(鄱阳湖)设区市的主导产业和所辖四县市的首位产业进行调整,不得把重化工和高污染、高风险、高能耗产业作为首位产业。 

  与此同时,江西省制定并严格落实沿江产业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一票否决”,沿江1公里内不新布局化工企业。九江市近两年就否决了投资总额200多亿元的环保不达标项目100多个。

  首位产业调整意味着企业的关停、财政收入的减少,也事关发展方式的重大抉择,是一道考验地方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选择题”。沿江的彭泽县,化工产业占据工业总收入1/3,一方面,彭泽对化工企业加大环保监管整顿的力度,同时对6家不达标的化工企业予以关停,“阵痛”随之而来。去年当地化工企业纳税减少了2552万元,下降了16.8%。今年一季度,彭泽县的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值税等经济指标明显下降。

  动能转换迫在眉睫。从去年开始,彭泽县以新材料为首位产业,以生物医药、港口物流、石油化工为主攻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加快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转型转产。“算眼前的经济账,肯定是亏的,但算生态账和未来账,我们是赚的。”彭泽县县长邵九思说,产业结构调整后,彭泽县苦练内功,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规上企业增幅位居九江市第一。

  沿江的湖口县曾“一钢独大”,如今海山科技创新实验区科创中心运营仅半年时间,就聚集了一批国家级科研平台和21家科技企业在这里孵化。“这些‘上不冒烟,下不出水’的企业现在虽小,却是地方经济的未来。”县长鲍承庚说。

  统计表明,今年一季度,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3.05%。

  “远近结合”

  着眼长远制度设计 巩固护江成果

  不但着眼当前治理,江西省还从生态考核、生态审计等方面发力,对“长江大保护”进行长远制度设计。近两年,江西从生态治理体系上下功夫,创新生态监管、司法保障、生态红线管控等体制机制,构建出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紧抓目标评价考核这个“牛鼻子”,形成“共抓大保护”的鲜明导向。去年,江西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市县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生态文明被列为一级指标;每一年进行一次绿色发展指标评价,每两年进行一次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这么做就是为了引导干部形成正确的政绩观。”江西省生态文明办副主任刘兵说。

  目前江西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保护范围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3.1%。为了让环保生态变成悬在干部头上的利剑,江西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实现精准追责、终身追责。此外,9个市县编制完成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初步构建了绿色生态审计制度体系,把对领导干部的审计从“审钱”延伸到“审天”“审地”“审空气”。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今年6月1日,《江西省湖泊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明确将湖泊保护情况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内容,针对存在的非法围垦、填湖造地、侵占湖泊水域、乱排乱放污染湖泊水质及湖泊管理单位不清、责任不明,导致湖泊保护不力,出现湖泊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等共性问题,作出普遍性规定。江西还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省河湖保护与治理措施项目化、清单化、长效化,鼓励设区市对辖区内重要湖泊实行“一湖一法”,单独立法。

  “要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习惯思维。”江西省环保厅厅长陈小平说,江西将着力增强环保系统干部法治观念,着力加强环境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行政处罚案件查审分离制度,依法查审行政处罚案件。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突出问题必须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决依法打击。

  江西省委书记、省长刘奇表示,江西将坚持问题导向,用好这三对关系,巩固前阶段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成果,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各个领域,让铁腕护江制度化、常态化,努力把江西境内的152公里长江岸线打造成水美、岸美、产业美的“长江最美岸线”。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