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最后一公里 江苏已布建417家出入境受理点

2017-03-20  A+ A-
  “不仅受企业家欢迎,普通老百姓也开心,现如今农民出国旅游是常态,办身份证的时候顺便办个护照。”说这话的人名叫张文明,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镇政法书记。去年,江苏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把受理点设到了陈集镇,让陈集镇工业集中区的企业家和老百姓们拍手叫好。

  与张文明同样感受的,还有昆山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长刘晖。在出入境岗位工作了近十年,如今,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办证量越来越大”。这不,经常还有在上海工作的江苏人来到昆山办理护照。原因很简单:江苏省内异地可办护照且只要10个工作日。“如果不想跑,还可以选择快递邮寄。” 刘晖说。

  通过“服务触角延伸”打通办证服务“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江苏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积极创新服务手段和载体,以网格化服务格局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优精美高”窗口建设活动,打造出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江苏样本。

  网格化,打通“最后一公里”

  江苏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局长赵忠俊告诉记者: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就是全面推进出入境县(市、区)受理点和派出所受理点建设,将原来市、县两级拓展为市、县、乡三级,进一步延伸了服务触角。他说,如今江苏已基本建成办理出国(境)证件15-20分钟的便民服务圈,覆盖全省的网格化服务格局基本形成,将政府的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截至目前,江苏省已建成使用出入境受理点417家,较2015年314家增加32.8%,较2014年108家增加近3倍。仅2016年一年就新增出入境受理点103家。

  淮安老子山镇居民感受尤为深刻。该镇地处洪泽县境内,距离县中心80公里,辖区人口以渔民为主。原本船上的渔民想要办上一本护照,需上岸后来回奔波几百公里。自从老子山派出所设立出入境受理点后,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证,免去了来回奔波之苦。

  地处宜兴的江苏俊知集团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这些年,集团高管郝广允和同事们没少跟出入境部门打交道。他说,公司是科技型企业,员工走出去交流学习的频率高。好在宜兴市已建起了7家出入境受理点。“6个大镇都设了受理点,十几分钟车程就行了。”郝广允说。

  智能化,让群众少跑腿

  数据多跑路,群众自然就少跑腿。

  “抢笔、抢纸、抢浆糊,填表格真是费老鼻子劲了!”民警朱曦对几年前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拥挤的办证人群历历在目。他回忆说,暑假出境高峰期一天就有2000多人等候办证。一大早还没到上班时间,就有人从铁闸门外伸手要表格。“现在可好了,手指点点,直接打印出来,几分钟内就完成了申请。”他说。

  眼下,江苏各市出入境部门均已开通“微警务”服务平台,上线预约办证、进度查询、签注申请等功能一应俱全。同时,江苏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已在全省范围内集中投入使用自助填表机,申请人通过简单操作即可打印申请表,实现了受理自助化。而南京、常州、苏州部分出入境受理点还配备港澳签注机,实现港澳签注申请到取证3分钟办结。

  搭建微警务平台,通过掌上“微”窗口带动民生“大”服务,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群众“少跑路”的同时,实实在在地节约了社会成本。2016年,仅南京市民通过微警务平台的证件预约申请就达2.59万人次,办证进度查询1.58万人次,港澳台签注微信申请次数6000余人次。

  人本化,改革背后的理念更新

  孩子要出国,离婚父母中一方不同意怎么办?在国外发生意外怎么联系家里?仅仅运用智能设备还不够。因为网络的发达也代替不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为满足群众需求,江苏公安出入境各受理点统一实行“一站式”服务模式和每周“6+1”作息制度,周一至周六正常受理群众办证申请,周日受理急办证件申请,节假日提前公布办证时段,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证。对于加急办理政策,则公示上墙,为出国奔丧、探望危重病人等紧急事项开通“绿色通道”,对于特殊人群和困难群众,则提供上门办证服务。

  创新的背后是他们的敢想敢做敢当。2015年起,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办理护照无需提交户口簿,证件无需复印件等人性化举措。“复印一张一元钱,一年就省了几百万。”赵忠俊说,“智能化网络时代,提供二代身份证,所有资料就能全部调出来。”

  一本护照、一张港澳通行证的诞生, “小”护照背后折射的一项空前的“民生大服务”工程。数据显示,江苏省内群众出入境办证连年持续大幅增长,每年办证总量位于全国前列。2016年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制证中心制证量(不含签注)约321万本(张),是2011年中心成立时业务量的238%。

  如此巨量的需求,同样让一线民警承载许多现实难题。

  为了寻找破解之道,早在2014年,江苏省就试点在派出所设置出入境受理窗口。一批长年工作在出入境一线,对业务稔熟的民警下所开展工作,成为出入境服务模式一次重大改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随着织网布点工作的逐步开展,江苏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立足实际,在建章立制、业务受理、队伍管理方面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受理窗口多,流程规则更透明,老百姓办证无需找关系求人了。”赵忠俊表示,派出所出入境受理点设立后,证件受理效率大大提升,老百姓等待时间大大缩短。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市、县出入境管理部门警力不足的难题。

  专业化,制度建设的活水源头

  上世纪八十年代,江苏省的每年护照出证量不过几百本,九十年代升至数千本,至2000年后达到10多万本,2010年则为95万本,现如今跃升为198万本。“小护照”再次见证了时代的飞速发展。

  基层受理点数量的迅速增长给出入境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标准要求措施必须一一落地,而且有一个明晰的载体,才能纲举目张。”江苏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政委谢树琴对记者说,全省出入境管理部门“服务优、业务精、环境美、效率高”的“优精美高”窗口建设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在“优精美高”窗口建设活动中,江苏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进一步统筹考虑全省行政区划面积、经济发展态势、辖区人口分布、现有网点基础等综合因素,既要满足人民群众办证需求,又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其中,苏中地区在原有基础上挖掘潜力、科学布点,进一步织密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质量;苏南地区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战略,下大力气在警务智能化、服务人性化方面寻求突破,推动出入境窗口服务提档升级。苏北地区则根据乡镇地区地广人稀的特点,在受理点建设上向资源要素集中、人口吸附力强的中心乡镇倾斜,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取得“小成本大收益”的建设效果。

  小成本大收益!正如张文明所言:陈集过去是历史古镇和革命老区,近年来承接上海经济圈和宁镇扬经济区同城化双重辐射,多家企业进驻陈集。企业家外出机会多,以前没有出入境受理点,到仪征市又路途遥远。现在的出入境受理点,不仅方便了本地,还辐射到周边3个乡镇近15万人口。不知不觉中,她成为吸引投资的一张名片。(苏宫新 杨丽)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