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依赖钢”到“放弃钢”,老钢企树起“绿色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济钢转型记

2019-07-09  A+ A-
  新华社济南7月9日电 题:从“依赖钢”到“放弃钢”,老钢企树起“绿色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济钢转型记

  新华社记者杨守勇、陈灏

  两年前的7月8日,有着60年辉煌历史的山钢集团济钢集团有限公司关停全部钢铁产线、寻求绿色转型,成为我国首家全面退出钢铁产能的千万吨级城市钢企。

  如今,环保材料、园区经济、现代物流等绿色低碳的朝阳产业,挺起济钢新的脊梁。从“靠钢吃饭”到“弃钢发展”,济钢走出转型之痛,迎来脱胎换骨,用生动的“二次创业”实践诠释了我国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这么大的钢厂,说关就关了”

  站在与济钢厂区一路之隔的办公楼上,李丙来曾日夜厮守的3200高炉仿佛触手可及——两年前,正是他忍着眼泪发布停炉指令,终结了这座标志性高炉的历史使命,拉开了济钢钢铁产线全面关停的序幕。

  始建于1958年的济钢,是新中国第一批地方骨干钢铁企业、济南市工业支柱企业。巅峰时期,钢铁产能超过1200万吨,位居中国十大钢企行列;她养活了无数济南家庭,与这个城市血脉相融。但在国家推动钢铁产业“去产能、调结构”和济南着力治理大气污染的背景下,济钢走到了十字路口。

  “济钢地处‘泉城’济南,物流成本高、效益相对低、环保压力大。”济钢董事长薄涛说,2016年底,济钢“关停主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方案获得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准。方案提出,2017年底之前,济钢的钢铁产线安全停产。

  千万吨级钢铁企业整体关停主业,在我国没有先例。时间短、任务重,但在充分的预案下,2017年7月8日,济钢炼铁厂出完最后一炉铁水,钢铁产线正式关停。

  “这么大的钢厂,说关就关了。”李丙来当时是济钢炼铁厂厂长。包括3200高炉在内的许多大型装备,只用了几年时间,与设计寿命相比“还是孩子”,怎不让人痛心?

  几行写在钢板上的字,记录了“铁汉”们的眷恋:“济钢四米三产线,最后一块钢板。爱您,济钢。”

  济钢关停钢铁主业几个月之后,钢铁价格就走出低谷,钢企大把盈利。当记者问薄涛是否觉得“关早了”,他回答说,短期利润是“小利益”,长远发展才是大局。

  “三年时间,再造一个新济钢”

  鲍山,相传是鲍叔牙长眠之地。

  这座曾经光秃秃的青石山如今绿树成荫。20世纪90年代初,鲍山脚下的济钢发动几万名职工全员上阵,背土上山、炸坑栽树、引水浇灌,让鲍山有了俏丽模样。

  与再造鲍山相似,一场再造济钢的行动正在进行。

  薄涛说,去产能不是去企业。钢铁产业没了,济钢还要继续前行。“给我们三年时间,再造一个‘新济钢’。”

  盘活存量产业、开发快盈项目、建设未来工程“三路并进”,济钢不断“造血”恢复元气。

  离开炼铁厂后,李丙来带着60多名技术骨干,转型做起生产服务。“依托技术优势,为其他企业炼铁、炼焦、轧钢等业务提供技术支持、运营托管。”去年,他们为济钢贡献了1000多万元利润。

  在济钢城市矿产渣土运输分公司,100辆渣土清运车整齐排列。这是济钢为安置员工建设的快盈项目,运营次月就实现盈利,二期100辆清运车的购置已列入计划。

  依托旧厂区,济钢建起顺丰分拨中心,每天可配送快件逾40万件;多式联运集装箱班列实现一周三列运行;“创智谷”首期入孵52家企业,获评山东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6家存续企业复苏,去年全部实现盈利……

  接续产业渐成气候,逐步填补产值“塌陷坑”。2018年,济钢实现销售收入147亿元,接近主业关停前的50%;完成考核利润总额2.19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创下历史最好水平。

  “全面转型,铁汉子变女神”

  从建筑垃圾中回收混凝土块重新利用,剩余部分通过3D打印生产异型建材,使建筑垃圾100%消化——这个被济钢命名为“城市矿山”的工程,综合了济钢的建筑垃圾清运与回收、汽车拆解、废钢加工、混凝土生产等项目,框架已搭建完成。

  解决“吃饭”问题之后,济钢锚定新动能,整合产业、形成体系、补全链条,“聚指成拳”培育产业特色和规模效益。

  利用现有铁路编组站、闲置厂房等物流资源,发展集多式联运、城市配送、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城市服务物流业务;以产业园为依托,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科技服务创新培育新产业……这些项目无一例外,都是节能环保型新产业。

  “济钢以前是一个排放型企业,如今已转变为一个消纳型企业。”薄涛说,“新济钢”将更高端、更绿色、更具特色、更有活力。如果说以前的济钢是浑身肌肉疙瘩的“铁汉子”,未来的济钢将成为更受社会青睐的“女神”。

  2018年底的济钢党代会提出,用2至3年时间,使经营规模恢复到停产前水平;用5年时间,实现经营规模较停产前翻番、达到600亿元。

  “附之骥尾,可致千里。”薄涛说,济钢的转型赶上了好时候,国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济钢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政策支持,正孕育着济钢的新生。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