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斌:奋力推动安徽乡村振兴

2018-04-04  A+ A-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战略部署,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特别是在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三个坚定不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弘扬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奋力推动安徽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着力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让乡村“强”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我们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一是突出提质导向,抓“四化”促转型。发挥安徽生态良好、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围绕市场需求,推进农产品特色优势区创建,着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培育一批“绿色皖农”品牌,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坚守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底线,强化源头治理,健全监管体制,推行农产品生产“红榜”和“黑名单”制度,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二是突出效益优先,抓“融合”促升级。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三产融合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工程,做大做强“安徽好粮油”。把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作为推进三产融合的重要路径,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积极培育特色消费、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增长点,让农业在文化上有说头、在景观上有看头、在休闲上有玩头、在经济上有赚头。三是突出利益共享,抓“带动”促衔接。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引导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坚持以打造美丽宜居新家园为目标,着力补短板、强弱项,让乡村“美”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我们要顺应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一是“强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挡升级。特别是突出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尽快把我省农村公路建成“畅安舒美”的幸福小康路。二是“塑形”,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持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认真编制实施安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给农民群众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三是“铸魂”,着力厚植文明乡风。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践行核心价值、打造好人安徽”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具有安徽特色的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深入开展“四倡四反”移风易俗行动,加快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着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

    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方向,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让乡村“富”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实现共同富裕,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在“减”字上下功夫,持续深化脱贫攻坚。坚持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以大别山区、皖北地区和行蓄洪区为主战场,以脱贫攻坚十大工程为抓手,以解决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欠账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连战连捷。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推广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经营大户带动和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的“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加强就业扶贫驿站、扶贫车间建设。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健康脱贫“351”兜底保障和慢性病门诊“180”补充医疗保障政策,实现稳定脱贫。注重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二是在“增”字上下功夫,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围绕到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特别要抓住工资性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这个突出短板,大力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工程,加快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三是在“均”字上下功夫,持续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的意见》,加快推动公共服务下乡,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开展健康乡村建设,织密农村社会保障安全网,加快完善全面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坚持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主线,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让乡村“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我们要按照“扩面”“提速”“集成”的要求,守住“四个不能”的底线,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争当新时代全国农村改革的排头兵。一是着眼盘活土地,深化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扩大确权成果效用,真正让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深入推进“三块地”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提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二是着眼盘活资产,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着力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三是着眼盘活机制,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在总结前期试点的基础上,着力在建立产权交易平台和流转机制等方面探索新路径,深入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显著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要统筹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各项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40年前,小岗村大包干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以探索的勇气、创新的实践和从严从实的作风,把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落实在江淮大地上。(李锦斌 作者为中共安徽省委书记)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