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全方位构建“ 三位一体 ”产业扶贫格局

2017-03-23  A+ A-

春分一过,气温回暖,大地回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的花海农庄开始热闹起来。“去年村里的花海吸引了不少游客,今年一开春就开始平整土地、栽植花卉。”村民王玉章说:“以前大家都不知道的脑山村变成了美丽的花海,村庄变美了,村民变富了,生活变样了……”

王玉章所说的这几个“变”缘于去年村里充分利用村内独特的林区资源,栽植各类花卉,建成花海景观及田园风光为主的徒步旅游线路。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展农家宾馆、拓展农家养殖、种植等项目,形成了以农家种植、养殖、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链。

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是脱贫的主要依托,选准扶贫产业,成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去年以来,我省针对扶贫产业选择培育难、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难、贫困边缘人口多等实际困难,着眼实现持续稳定脱贫、有质量脱贫的目标,在扶贫产业扶持方面构建了“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即:户有产业项目、村有集体经济、县有产业园区。

户有产业项目。 2016年,我省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7亿元,实施到户产业扶持项目,扶持带动16.2万贫困群众增收。按照西宁、海东人均5400元,藏区6 州6400元的标准进行扶持,根据群众意愿,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种植业、养殖业、二三产业加工服务以及资产收益等项目,通过自身发展产业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以资产收益方式人均增收800元以上。今年,计划安排14.4亿元,对有劳动能力的2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安排到户项目全覆盖,确保及早实施项目,尽早发挥项目效益。

村有集体经济。为有效解决贷款难、贷款贵和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等实际问题, 2016年省财政一次性安排8.1亿元,在全省1622个贫困村按照50万元的标准全部建立互助发展资金,可对农牧民家庭发展产业有偿借贷,也可用于向银行质押,按5-10倍放大,重点发展村级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 2017年,对今年摘帽和计划摘帽的14个县所有村安排互助发展资金,力争到2018年全省所有行政村互助发展资金全覆盖。

县有产业园区。按照“建园区、引龙头、扶产业、扩基地、增效益、带农户”思路,我省先后投入资金3.9亿元,在26个县建成扶贫产业园。 2017年,计划安排13个县扶贫产业园建设项目,使贫困县产业园建设全覆盖。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