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旅游,借势昆仑而远行……

2015-12-18  A+ A-
  冬日下午的格尔木街头,阳光驱走寒冷,给城市带来暖意。来自上海的曹孟先一家,乘火车从几千里外的黄浦江畔来到这里,开始了他们期待已久的格尔木之旅。

  “我们家是自己开店做生意的。年底相对比较轻松,手里也有点闲钱,每年都会出去走一走。这些年去的地方也不少,但就是没看过昆仑山,没见过盐湖。这些景点,对我们很有吸引力。”曹先生说。

  按照曹先生一家的计划,他们将在格尔木游玩三天左右,再乘火车进西藏。格尔木是他们高原之行的重要一站。其实,曹先生以前并没想过要专门来格尔木旅游,但在旅游卫视看过格尔木的宣传片后,又专门上网搜索了格尔木市的情况,发现这里住宿、餐饮、购物等都很方便,决定来玩玩。

  如今,像曹先生一样通过各种渠道被格尔木吸引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份,格尔木共接待游客261万余人次,比上年增长10.53%,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而261万这个数字,则是格尔木城市人口的近10倍。

  与内地许多具有极高知名度的传统旅游胜地相比,格尔木的旅游事业发展可谓从无到有,能有今天的“红火”,主要靠自己奋力去拼去闯。这当中的历程,正是高原地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个样本。

  格尔木市旅游事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1987年,格尔木市旅游局成立,同时成立格尔木国旅。西部大开发开始阶段,格尔木旅游业立足于进藏“旱码头”的地域优势,以地接业务为主,客源市场非常有限,仅以格尔木接团送至西藏那曲地区为主要业务,本地旅游基本空白。也就是说,游客到格尔木是为了进藏,这里只是一个“通道”,游客来了就走,很少停留。

  游客“匆匆而过”,就是格尔木旅游发展初期的尴尬写照。到了21世纪初,格尔木旅游业依然处于起步初级阶段,2003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2.58万人次,不到今天的1/8。

  究其原因,就是格尔木旅游的知名度不够、吸引力不够、黏性不够。游客即使想在格尔木找地方玩玩,也没有几个成熟的景点去游玩,配套服务也跟不上。

  但格尔木人坚信,事在人为。其实,格尔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怎么把它们开发好,增加黏度,让游客留在格尔木,格尔木人动起了脑筋。于“十一五”发力、“十二五”突破,在建设高原特色旅游中心的过程中,针对游客停留时间短的问题,格尔木提出了把旅游通道变成旅游接点基地的设想,一手抓旅游项目建设,一手抓旅游服务水平,格尔木旅游从此开始跳出“旱码头”。

  为了开发好手中的资源,打造一批让游客留得住的精品景点、精品线路,格尔木科学规划、加大投入。从2007年起,格尔木市级财政大幅增加投入,用于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整体宣传促销、旅游商品开发、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2010年,完成投资达到2160万元。

  “十二五”期间,格尔木进一步加大投入,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投入资金12亿元以上。在强力打造下,目前,格尔木已经拥有昆仑山道教寻祖旅游、玉珠峰登山探险旅游、可可西里科普考察旅游、昆仑山、察尔汗盐湖等10余条精品旅游线路,有昆仑山口、道教胜境、察尔汗盐湖、民族风情园、高原胡杨等17处特色景点,而经过长期准备建成的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更为格尔木旅游注入了强大的发展活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想发展旅游业,就得让更多的人知道格尔木、了解格尔木。为此,格尔木形成了推介会、报刊、网络以及画册、折页等多层面、多途径的宣传方式,旅游宣传覆盖公路、铁路、民航,特别是连年举办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项目推荐会、旅游文化艺术节、激情穿越柴达木集结赛等大型节庆活动,旅游整体形象得到极大提升。今年,格尔木拍摄的系列宣传片在旅游卫视及优酷等网络上热播,曹先生一家所看到的宣传片,就是其中之一——《大美胜景昆仑山》。

  客人来了,自己的服务能不能留住客人,也是一个关键问题。格尔木开始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将原来散客为主的市场格局,过渡到团队为主的市场格局。2010年,开始进入和发出旅游专列,主体市场服务能力有了质的跨越。

  不久前,国有独资企业格尔木山悦奇迹旅游投资开发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格尔木旅游业发展进入了公司化运营时代,服务和管理能力又有新提升。

  旅游品牌的树立,还需要文化的支撑。格尔木加快了昆仑文化的研究与开发,积极将文化研究物化为格尔木品牌影响力,努力以昆仑文化作为立足点,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与更多的地区达成共识,形成—个产业链式的“大昆仑文化旅游圈”。

  2015年,“十二五”的收官年。我们来看看格尔木旅游交出的成绩单。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格尔木应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84万余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7亿余元。而本文前面的数字表明,格尔木已经出色、超额地完成了目标。

  格尔木市旅游局局长刘宗旭介绍,格尔木计划在明年建设昆仑圣泉景区项目、世界地质公园重点景区改造项目、旅游星级公厕体系建设等11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达10亿元,在“十三五”的开局年,为打造世界顶级旅游带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