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擘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述发展环境"舟水关系"

2017-06-05  A+ A-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寥寥几句诗,一片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浮现脑海。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越来越清晰认识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决不能以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为代价。面对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兼顾的问题,早在12年前,习近平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福建、浙江等地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通过实地调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将理论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在实践中化为现实,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从在福建治山治水、推动“绿色浙江”建设一直到担任总书记期间,习近平一直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治国理政思想之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发展与环境的“舟水关系”

习近平同志长期以来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着深刻的认识,在福建、浙江等地工作期间,他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地方工作的实践,用行动和事实带动干部群众一起干,改变过去经济发展的老路,使得绿色发展观念深入人心。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1989年1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便提出,闽东经济发展的潜力在于山,兴旺在于林,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把振兴林业摆上闽东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作为推动闽东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抓手,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实现闽东经济、社会、生态三种效益高度统一的发展观。

2001年10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到长汀县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河田世纪生态园为他捐种的香樟树培土浇水。(来源:《福建日报》)

在福建长汀,习近平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格外倾注心力,开启了大规模治山治水的新篇章。从1996年5月起,他曾先后五次来到长汀。他轻车简从,进村入户,嘘寒问暖,体恤民情,调查研究,深入了解长汀的发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习近平对长汀水土保持工作一直挂念在心。2000年5月29日,习近平得知长汀正在建设生态园,专程托人送去1000元,捐种一棵香樟树。

习近平在安吉调研视频影像资料(来源:浙江在线)

在浙江安吉余村,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2005年的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了浙江余村进行调研,当听到村里下决心关掉了石矿,停掉了水泥厂,习总书记给予了高度的肯定,称他们这是高明之举。他说,“一定不要再去想走老路,还是要迷恋过去那种发展模式。所以刚才你们讲到下决心停掉一些矿山,这个都是高明之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身,它有含金量。”

调研余村9天之后,习近平以笔名“哲欣”在《浙江日报》头版“之江新语”栏目中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短评,文中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文中,他还论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

环境如水,发展似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舟水关系”。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向世界传达了中国绿色发展的理念。短短几句话,掷地有声。这三句话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既有侧重又不可分割,构成了有机整体。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习近平的论述将“绿水青山”放在“金山银山”前面,反映了两者之间孰轻孰重的关系。在两者的辩证关系上,习近平的认识永远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这清楚地表达了生态环境优先的态度,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发生矛盾时,必须将“绿水青山”放在首位,不能走以“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的老路。这一阐述为经济发展划定了生态保护的红线,亮出了中国绿色发展的决心。

在如何利用“绿水青山”带动经济发展,创造“金山银山”的问题上,习近平多次阐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016年9月,习近平在出席G20工商峰会时指出“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变革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对此,他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同样,中华文明也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都蕴含着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中华传统文明的滋养,为当代中国开启了尊重自然、面向未来的智慧之门。

喜爱哲学和文学的习近平擅长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他的多次讲话中,绿色、低碳、循环,成为中国“另辟蹊径”、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并且是自主选择。

在今天中国的政治语境中,论及“生态文明”,其实质是探求新的发展道路,再进一步说,是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体现了发展阶段论。发展是硬道理,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科学认识、把握和解决不同发展阶段中的问题。

2006年3月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擅长辩证法的习近平用简单的语句,剖析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说:“在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揺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体现了生态系统论。生态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有机系统,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人类只有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和睦相处,才能生存和发展。如同古人所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2013年11月,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深刻揭示了这种“天人合一”的生态关系,他说:“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由此使我们认识到,山、水、林、田、湖作为生态要素,与人存在极为密切的共生关系,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有序的“生命共同体”,其中任何一个生态要素受到破坏,人类都难以生存和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体现了民生福祉论和综合治理论。习近平多次强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因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也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变革,引领着中国发展迈向新境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对原有发展观、价值观和财富观的全新洗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是对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

在传统发展模式中,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对“两难”的矛盾。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认为,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污染程度较轻,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由低趋高;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临界点后,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这种现象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习近平敏锐意识到这个问题,曾鲜明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

这个由习近平亲自担任起草组组长的十八大报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

“中国的改革是问题倒逼而推动的。所以改革就是要从问题导向开始。”对于生态保护,同样是问题导向。

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已经集中显现出来,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若再不改变,资源环境将难以支撑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就此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能源、钢铁、氧化铝等消耗量最大的国家。2012年,煤炭消费总量近25亿吨标准煤,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10大流域中劣V类水质比例占10.2%。如果继续沿袭粗放发展模式,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那么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将难以想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为中国当下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确立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式提供了清晰的方法论。

科学的理论一旦指导实践,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民生改善,一项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有力推进:修订实施史上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制定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1+6”系列重要文件,从各个方面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系统化、常态化的轨道。

中央深改组成立后,生态文明建设便成为这个高层次机构的重要议题。深改组还专门下设了经济体制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小组,“高密度”出台政策文件。环保督察这一制度设计就是出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这一机制的建立,让我国的环境监管模式从以查企业为主转变为“查督并举,以督政为主”。以前,不少领导干部都抱有侥幸心理,坏了生态“拍屁股”就走人,现在深改组明确指出,如果留下生态烂账,必须追责!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

在5月26日进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再次对领导干部提出要求,他表示,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要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认真贯彻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

在具体工作中,习近平尖锐批评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他指出: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不能光追求速度,而应该追求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不能盲目发展,污染环境,给后人留下沉重负担,而要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追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重视、加强领导,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和政府有关监管部门要各尽其责、形成合力。”习近平如是说。

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是一场前无古人的创新之路,是对原有发展观、政绩观、价值观和财富观的全新洗礼,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

对此,生态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有绪深有感触地说:“总书记从发展最紧迫的地方入手,凸显出对生态问题的重视,生动形象地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对发展观作出了新诠释,为生态建设指出了新方向。”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建设现代化国家,走欧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行不通,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迫在眉睫。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

这一符合中国发展规律和符合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理论,正在百姓心中生根发芽,也潜移默化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保护生态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各地正齐心协力,全力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习近平的话掷地有声。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