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那血与火的历史 我们永不会忘记

2019-08-13  A+ A-
  新华社银川8月13日电(记者任玮)85年前,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是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途。今天,我作为一名“85后”记者,登上宁夏六盘山,沿着革命先辈当年的足迹再走长征路,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向血与火的历史致敬。

  六盘山地处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平均海拔超过2500米,是红军长征时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因此也被称为“胜利之山”。

  沿六盘山上一条二点五公里的红军小道出发,蜿蜒曲折,不断攀登。沿途一组组生动逼真的雕塑,向我们讲述着当年红军长征的壮举,将士们浴血奋战、斩关夺隘、走向胜利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

  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一次次战斗、一次次转折,红军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挫折走向胜利。

  爬雪山、过草地、攻克腊子口……一次次翻越、一次次突破,红军历经血与火的洗礼,向着伟大的目标进发。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二点五公里,于那“史诗般的远征”而言,困难与艰险不值一提。

  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山路上行进一个多小时,脚下有舒适安全的木栈道,头顶有参天的林木遮阳,走完二点五公里时,我已是汗流浃背、筋疲力尽。难以想象,当年红军将士们在恶劣的条件下,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了怎样的艰难困苦、流血牺牲。

  登至山顶,视线豁然开朗,一眼望去,群山绵延起伏,碧空万里无云。我想,只有站上六盘山巅,才能真正体会到毛主席当年在这里的所见所想: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到达陕北指日可待,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著名的《清平乐·六盘山》。

  今天,站在这座“胜利之山”上,我不禁想要面对群山呐喊:先辈们,请您们放心,中华儿女没有忘记也不会忘记那段艰苦岁月与光荣历史!您们用汗水、泪水、鲜血换来的今天,我们定会倍加珍惜!

  红军小道的终点,是一座象征胜利会师的雕塑。1936年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今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标志着历时两年的长征胜利结束。

  结束,亦是新的开始,长征永远在路上。85年前,红军长征,是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85年后的今天,我们沿着先烈的足迹再走长征路,是为了铭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向前。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