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一重大问题,中央再发文件!有何深意?

2020-04-15  A+ A-
  昨晚,新华社播发了一份十分重要的文件,即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为什么十分重要?下面有解释。总之,基层干部、尤其是广大扶贫干部很振奋。在半月谈记者的朋友圈里,有扶贫干部第一时间就转发了文件,并点评说:很及时,很必要!

  1

  一抓到底

  关注基层形式主义的读者可能有印象,这不是中办第一次发文要求解决这一问题。

  确实如此。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

  一年多时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解决基层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放在心头,在各个场合反复强调、深入部署。

  在2019年年初召开的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拿出有效管用的整治措施。

  2019年7月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专门指出:“对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一次排查起底”“切实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最近在浙江、湖北考察时仍然强调,“要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全面检视、靶向治疗,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这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也折射出治理基层形式主义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因为,任何宏大的蓝图、完备的战略部署、各种方针政策措施,归根结底,都需要在基层落地,由基层干部来落实,让基层群众有获得感、有满意度。如果基层形式主义严重,基层干部疲于应付,那中央的部署就很可能落空或者打折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不能打折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全面脱贫的决胜之年,又正在经历一场罕见疫情的考验,做好各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难度加大,一些地方脱贫攻坚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这时候稍一松劲,就可能出现对付了之、虚假脱贫等形式主义问题。这是决不能容许的。

  因此,中办此时印发《通知》,很有针对性必要性,其重要意义需要深刻领会。

  中央办公厅有关负责人就《通知》有关情况接受记者专访时明确提出了三大意义。

  第一,这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现实需要。

  第二,这是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重要举措。

  第三,这是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迫切要求。

  2

  问题仍存

  毫无疑问,在中央的直接部署与推动之下,去年以来,解决基层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通知》指出,党中央确定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着力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取得明显成效。

  半月谈记者经常在基层采访,对此也颇有感受。概言之,这种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解决基层形式主义问题、为基层减负已经深入人心,成为许多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采访中,经常有基层干部按照中央要求对照当地工作,检查形式主义问题是否严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是精文减会、规范督查检查考核等给基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一些基层干部反映,现在开会发文比以前少了,有更多时间精力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了。

  三是采取措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部队伍精神状态有所改观。比如,各地切实防止问责泛化简单化,《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也做了修订,不少基层干部反映,感觉相关部门问责更慎重、更精准了,这让基层干部心里很踏实。

  当然,有了这些成效,不代表问题都解决了。

  在不少地方,基层形式主义问题仍然严重。中央对此有清醒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

  中办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也明确指出,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十分顽固,还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表现。

  比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远未根除,少数干部没有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贯彻新发展理念还想不清楚、弄不明白、做不到位;不担当不作为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存在,干工作疲疲沓沓、拖拖拉拉,遇问题推诿扯皮、报喜不报忧,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又比如,一些形式主义现象改头换面、隐形变异,发文件红头改白头、正式改便笺,同一议题会议层层重复开,过多要求基层提供视频图片资料作为工作佐证,调研扎堆流于形式干扰基层工作,以“属地管理”为由搞责任“甩锅”,等等。

  这些问题,中办有关负责人一一点出,而不是笼统带过,也传递了一种决心和信心:中央一定会持之以恒地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3

  八条干货

  怎么办?《通知》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办法,真刀实枪,八条干货,罗列如下:

  一、持续筑牢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政治根基。

  二、坚决纠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的形式主义问题。

  三、切实防止文山会海反弹回潮。

  四、进一步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

  五、着力提高调查研究实效。

  六、完善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

  七、深化治理改革为基层放权赋能。

  八、坚持以上率下狠抓工作落实。

  筑牢思想政治根基当然是首要的问题。《通知》不仅提出了“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刻总结疫情防控中的经验教训”等要求,还有“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决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等让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的表述。

  针对当前的重点任务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通知》提出,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精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复工复产各项举措,防止多头重复向基层派任务要表格、执行政策“一刀切”等机械式做法。精准施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针对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调查研究等,《通知》要求继续做减法,提出“守住精文减会的硬杠杠”“确保比2019年只减不增”“对中央和国家机关纳入计划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不要求地方层层配套开展”“推动相关部门督查检查考核结果互认互用”“避免同一时间到同一地方扎堆调研”等操作性强、见效快的举措。

  针对干部激励机制,《通知》则继续做加法,提出了“加大正向激励力度”“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真正把干部带薪休假、津补贴、职务职级等待遇保障制度落到实处,建立村(社区)干部报酬动态增长机制”等有温度、带响动的措施。

  这个问题还有必要多说两句。半月谈记者常在基层采访,了解到不少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真的是5+2,白加黑,十分辛苦;尤其是近几年在脱贫攻坚一线、近一段时间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的广大基层干部,许多都累得脱了几层皮。

  随着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上升,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难度加大,基层干部的责任更重了、压力更大了。这时候,关心关爱、激励鼓励基层干部的举措一定要实一点、再实一点,充分地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当前尤须发力的一个大课题。

  当然,所有举措的关键都在于落实。此次《通知》也对此进行了重点部署,要求“坚持一级做给一级看,抓好本级带下级”,提出了“将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度融入巡视巡察、党委督查、干部考察考核、民主生活会、年度述职等制度”“常态化开展基层观测点蹲点调研”等制度化、长效化举措。

  4

  治理改革

  八条干货里面,第七条“深化治理改革为基层放权赋能”,需要单独拎出来讲一讲。因为在半月谈记者看来,这一条尤其重要,而且颇具开掘的深意。

  为什么尤其重要?因为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根子,普遍认为是体制机制不够顺畅。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说,解决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必须要解决治理层级之间权责利不匹配的问题。

  半月谈记者采访中对此也深有体会。比如,不少基层干部反映,他们其实最烦形式主义,但一些任务完不成不行,完不成轻则批评,重则处分;想完成吧,又没资源、没人手、没财力,无奈之下,只能采取一些形式主义的办法应付了事。类似情形还有不少,都是权责利不匹配引发的问题。

  针对此,这次《通知》提出,总结一些地方的新鲜经验,进一步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快制定赋权清单,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基层。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按照权责一致要求,建立健全责任清单,科学规范“属地管理”,防止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

  这当然是一剂针对病根的良药。

  还不止于此。第七条措施以“深化治理改革”为着眼点,首次提出“研究制定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文件,构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理有机统一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这显然是一个颇具开掘意义的重大课题。

  此次印发的《通知》,显示在国家治理的大视野之下,基层治理的重要性逐渐显露,并为决策层所认识;“基层治理”这一概念也逐渐定型,并有了较为明确的政策指向。

  “此前谈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要是从作风建设的角度展开,而这次《通知》明确把这一问题提升到治理的高度对待和解决。”吕德文说,解决形式主义之弊,最根本的是要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件中提出的“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理的有机统一”值得进一步研究深化。

  同样,在国家治理的高度,审视《通知》里“加强城乡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建设,构建基层智慧治理体系,提升基层公共服务、矛盾化解、应急管理水平。各级领导机关要打破开展工作的传统路径依赖,切实把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转到现代、科学、法治的轨道上来”等表述,我们也有了更多的政策想象空间。

  基层是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单元。基层治理有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资源下沉,第二境界是便民惠民能力下沉,第三境界是组织群众自治。因此,强化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将人财物等资源下沉仍是初步,下一步还需强化基层组织动员能力,让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让群众自己建设自己的美好生活。这些都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记者 高远至 原碧霞)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