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
题: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基本盘
新华社记者王优玲
就业,关乎百姓生计,关系发展大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央和地方迅速出台系列政策,全面强化保就业举措,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基本盘。
疫情期间,许多行业按下“暂停键”,对就业造成一系列阶段性的困难。从返岗困难、物流受阻,到企业资金紧缺、经营受困,再到国外疫情加重、出口行业受冲击,就业形势遇到的挑战不断。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中央和地方从财税、金融、社保、外贸等多方面连续出台政策,为企业纾难解困,对困难群众给予扶助。稳住就业基本盘的力度前所未有,阶段性减免企业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的缴费,预计减免规模将超5000亿元。
面对疫情冲击,企业和政府同心协力,共渡难关。有企业组织专车专列接员工返岗,努力复工复产,还有的企业另辟蹊径开展“共享员工”,想办法创新或转型,谋划寻求新的增长点。
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许多人奔走在求职和返岗的路上,或网上投简历寻求就业机会,或参加线上培训提升自己,或返乡创业开辟新天地,用自强和奋斗应对暂时困难。
稳住就业基本盘的各种政策措施正产生积极效果:尽管疫情冲击严重,但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伴随复工复产加速,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就业市场产生积极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29万人;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2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2月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2251万人。
但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包括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在内的重点群体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在已有政策实施的基础上,要不断加强政策精准度,加大落实力度。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从不同角度采取扶持措施,使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相互配合,提高相关措施的实施效率。
稳就业、保就业,还要靠发展。牢固的经济基础是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的“底盘”。中国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也大,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正不断激发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能。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千方百计挖掘各方面优势和潜力,就一定能为居民就业提供更大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