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6月30日电 题:“攻坚书记”王俊红:让幸福感、获得感体现到老百姓的笑脸上
新华社记者范世辉、闫起磊 补上“短板”,力推传统产业“破茧成蝶”;设“红黑榜”,力争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啃“硬骨头”,力求不断增进群众获得感……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委书记王俊红带头实干,攻坚克难,推动“羊绒之都”成为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先锋队”和“领头羊”。2021年6月29日,王俊红被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 6月18日,王俊红(右)在河北省清河县油坊镇油坊村与群众交谈。新华社发 力推“升级”:“看家”产业获新生 羊绒产业是清河“看家吃饭”的主导产业,全县从业人数超过10万人,清河县由此赢得“中国羊绒之都”美誉。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清河羊绒产业附加值低、品牌不强的短板日益突出,甚至面临逐步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2016年12月王俊红来到清河任县长,2018年12月接任县委书记。到任后,他把推动羊绒产业提质升级作为重中之重。 “清河羊绒要想在业内独领风骚,就必须走出在低层次徘徊的困局,让时尚成为清河羊绒的新标签。”王俊红说。经过深入分析研判,县里为羊绒产业量身定制了“质量、设计、品牌、市场、影响、文化”发展策略,大力推进转型升级。 引入知名工业设计机构与羊绒企业合作,提升产品档次——经过“设计赋能”,清河羊绒品牌服装成功亮相国际时尚周。原来1000元一件的羊绒衫无人问津,现在经设计加工,4000元一件供不应求。 创新发展新业态,建成国内首家羊绒博物馆,建设电商直播基地,拓展产品市场……2020年,清河县电商销售额突破百亿元大关。 在王俊红推动下,清河县依托产业规模优势,在全球市场发布“清河·中国羊绒指数”,大幅提升了市场话语权。2020年,清河9家羊绒企业跻身全国羊绒企业百强,4个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清河羊绒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如今,清河县总投资近百亿元“羊绒小镇”聚集各类市场主体3000余家,年销售额达60余亿元,成为人们到清河必去的“打卡地”。 6月18日,王俊红(左)在清河县经济开发区调研民营经济发展。新华社发 “暖”在清河: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不跑腿,不见面,不出企业门就能办。”身在外地的河北瑞环密封件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焦洪宪,曾通过电话咨询清河县项目备案事宜,工作人员告知该事项全流程可在线办理。焦洪宪按要求提交了资料,第二天就收到申报项目通过的短信。 “能网上办的网上办,不能网上办的全程代办,遇到难题县领导干部包办。”王俊红说,“要通过自我革命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使清河成为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热土。” 在王俊红主持下,清河推出“招商新政60条”,提倡“妈妈式”服务理念,像亲人一样对待企业家,让他们在清河招得来、留得住,给予他们暖心、舒心、放心。 王俊红还推行设立项目建设“红黑榜”,大力倡导“以实绩论英雄”。“红黑榜”在县委、县政府办公大厅电子屏幕上公示,一目了然。全县迅速形成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的发展氛围。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不断转变为竞争优势。近年,清河不仅吸引了140余个大项目、好项目落地,还先后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优秀基地”“全国电子商务百佳县”等发展“新名片”。 情系民生:以“拼”换来百姓笑脸 担任县委书记不久,王俊红立下“军令状”,公开面向全县干部群众征集意见建议,密集走访老干部、在外求学学生以及在外经商人员,征集了2000多人4000多条意见,从中选择事关民生、群众最关注的共性问题,重点突破。 清河县老城区武松西街拓宽改造一事,动议了18年,始终没有办成。一位退休县级干部得知王俊红下决心要解决这个“老大难”时,善意提醒他不要捅“马蜂窝”。 王俊红没有“知难而退”,选择把项目指挥部设在武松西街口,一天一调度、每星期下工地,最终克服种种困难,把“堵心路”变成“连心路”。之后又一鼓作气,把泰山北路、华山路等7条城区断头路相继打通。 在清河,许多干部群众提起县委书记王俊红,说得最多的一个字便是“拼”。 “越难越攻坚、越险越亮剑、越苦越奉献、越强越争先。”王俊红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大干实事、大抓落实,让幸福感、获得感体现到老百姓的笑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