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前总理科尔:影响欧洲的政治“巨人”

2017-06-17  A+ A-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题:德国前总理科尔:影响欧洲的政治“巨人”

  新华社记者刘赞

  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16日在其位于德国西南部城市路德维希港的家中去世,享年87岁。这位见证两德统一和欧元诞生的德国总理是战后德国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他的突然离世令国际社会震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等人都在第一时间对科尔的去世深表悲痛。从外界对科尔的评价中不难看出,这位德国前总理在世界政坛享有崇高的地位。

  政治达人

  1930年4月3日,科尔出生在莱茵河畔路德维希港的一个天主教家庭。学生时代,科尔便对政治和法律表现出兴趣。1950年在法兰克福学习法律期间,他曾聆听过德国著名政治家瓦尔特·哈尔斯坦等人的讲课。次年,他转入德国著名学府海德堡大学,主修历史和政治,并最终于1958年获得博士学位。

  科尔很早就开始进入政界。1947年,还未成年的他就加入了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1959年,他代表基民盟参加地方选举,当选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议会议员,成为当时该州最年轻的州议员。此后他在该州一路打拼,1969年当选该州州长,成为德国最年轻的州长,并一直担任这一职务到1976年。

  在联邦层面,科尔的经历更加传奇,其担任领导职务时间之长在德国政界堪称奇迹。在基民盟内,他逐渐从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走向联邦层面,于1973年当选基民盟联邦主席,在这一位置上一干就是25年,直到1998年,成为该党历史上在职时间最长的主席。1982年10月,科尔领导的基民盟以不信任投票的手段将社民党政府拉下马,科尔出任联邦德国总理。此后他一直连任总理职务至1998年10月,成为战后德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

  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是在科尔的提携下进入政界的。虽然现在她被外界称为“铁娘子”,但当年在身材高大的科尔口中却是“我的小姑娘”。曾经有人问默克尔当初怎么能吸引科尔的目光,默克尔回答说:“我来自东边(东德),是女性,年纪又小,我代表了党内三种少数群体。”从对默克尔的提拔可以看出,科尔看人的眼光是一流的。这或许是他能长期执政的重要原因之一。

  “统一总理”

  说起科尔一生最大的功绩,无疑就是实现了东西两德的统一。正因如此,他被德国人称为“统一总理”。

  德国的分裂是二战的产物,战后历届联邦德国政府都希望与民主德国实现统一。科尔能在其任上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一方面是赶上了“柏林墙”倒塌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也与他个人高超的政治能力密不可分。

  出任总理后,科尔在对东德政策上并不囿于党派之见,全面继承前任社民党政府的政策,大力加强两德间的经济、文化和人文交流,同时推动两德高层会晤。这些做法增强了两德民众间的民族感情,为统一打下良好基础。

  1989年11月,象征德国分裂的“柏林墙”倒塌。科尔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发表了关于德国统一的“十点计划”,提出实现两德统一的具体步骤。这一举措将两德统一的构想带入实际操作阶段。

  为了给两德统一去除外部阻力,科尔政府与苏联方面进行了多次接触。1990年7月,科尔访问苏联,与苏方就德国统一后的军事、政治等问题达成“很大程度的相互理解”,为两德统一铺平了道路。

  1990年10月3日,两德宣告统一。以和平方式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完成这一历史性壮举,科尔功不可没。

  一体化功臣

  科尔执政期间的另一大功绩是对欧洲一体化的推动。任德国总理期间,科尔多次强调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性。他说:“只有真正统一的欧洲才能保证给我们的后代带来和平、自由和富有。”

  货币一体化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91年12月,欧盟前身欧共体12个成员国首脑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条约要求在欧盟区域内实现资本自由流动,打造欧洲统一市场,发行统一货币。德国作为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之一,其态度对统一货币的前途至关重要。

  德国货币马克曾是仅次于美元的硬通货之一,也是德国实力和地位的象征。当时,德国国内大部分民众反对欧元。他们对马克不舍,对欧元的未来缺乏信心,同时也担心更换货币会使德国付出沉重的经济和社会代价。

  但以科尔为首的德国执政党坚定支持欧元,大力宣传欧元的好处。在执政党的坚持下,一些以前反对欧元的政党也加入支持欧元的阵营。最终,德国联邦议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德国加入经济货币联盟的议案。

  日后,很多人问科尔当年为什么要放弃“心爱的马克”。科尔回答说:“因为欧元将使得欧洲统一的方向不可逆转。”

  和平推动者

  和许多在青少年时期经历过二战的德国人一样,科尔少年时曾进入纳粹军队。不过当时已是战争末期,他并未参加过战斗,这在日后被他称为“晚出生的幸运”。但科尔的哥哥瓦尔特·科尔没那么幸运,于1944年死于战事。这给科尔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痛,他后来给自己的大儿子取名“瓦尔特”。

  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童年经历,科尔积极致力于推动德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改善,并为和平事业不断努力。

  由于德国曾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许多国家对德国的发展怀有戒心。特别是两德统一以后,德国版图扩大,人口增加,引起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疑虑。对此,科尔作出承诺:统一后的德国仍然根植于欧洲,不会成为“第四帝国”。

  科尔利用各种机会代表德国向二战中纳粹的受害国表达忏悔,其中最典型的是以色列。由于犹太人在二战中遭受德国纳粹大屠杀,因此以色列虽在1965年与德国建交,但感情上却一直难以接受德国。

  1995年,时任德国总理的科尔在以色列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下跪,代表德国向受害者道歉。这一跪堪比1970年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遇害者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令人动容。正是由于有科尔这样的德国领导人不断表明悔罪态度,同时历届德国政府认真履行对受害者的赔偿责任,德国最终赢得了以色列的谅解。

  值得一提的是,科尔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早在1974年,时任基民盟联邦主席和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州长的他便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与这个东方古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对华友好,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德、中欧对话和合作,为中德关系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有意义的一生

  在1998年大选中,科尔领导的基民盟遭遇惨败,科尔下台。此后,他身陷基民盟接受政治献金丑闻,遭遇政治寒冬。2001年,与科尔走过41年婚姻生活的妻子汉内洛蕾因不堪忍受长期的病痛折磨而自杀。科尔自身的健康也每况愈下。

  不过,命运似乎还眷顾科尔。2004年,德国女经济学家迈克·里希特与科尔结识。当年冬天,两人结伴前往斯里兰卡度假。度假期间,他们确立恋爱关系,还在那里幸运地躲过大海啸。2008年,两人结婚。

  尽管在政治生涯晚期遭遇丑闻打击,但德国社会对这位战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依然高度肯定。他被德国媒体称为政坛“巨人”。每当晚年的科尔出现在公开场合,他都会引来德国民众“围观”。

  2010年5月,科尔80大寿官方庆祝仪式在他的家乡路德维希港举行。德国总理默克尔、时任总统克勒以及众多德国、欧盟和其他国家政要都前来捧场。科尔抱病出席,以颤抖的声音在800多名嘉宾前充满感情地发言。或许他在那次发言中的一句话可以概括他这一辈子:“我可以说,我度过了有意义的一生。”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