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巴伐利亚州14日举行州议会选举,初步计票结果15日凌晨揭晓。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大多数时间在这个德国最大州执政的基督教社会联盟失去议会多数地位。另一个主流政党社会民主党得票率大跌一半。
基社盟是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所领导基督教民主联盟的姊妹党。双方在联邦层面结成议会党团“联盟党”,与社民党组成本届联合政府。巴州选举结果使三党执政联盟的稳定性面临考验。
【虽胜犹败】
基社盟得票率37.4%,虽排名第一,却比上届州议会选举减少超过10个百分点。基社盟秘书长马库斯·布卢默说,这是“苦涩的一天”。
基社盟自1966年以来基本每次巴州议会选举都获得半数以上议席,得以单独组阁;只有2008年选举中所获议席略低于半数,与自由民主党联合执政;2013年重掌州议会绝对多数。巴州在二战后产生12名州长,11人出自基社盟。
来自基社盟的州长马库斯·泽德坚称,选举结果显示选民把组建政府的任务交给了基社盟。但他承认,基社盟表现糟糕,“我们怀着羞耻感接受这一结果,必须从中吸取教训”。
德新社报道,不少人把这次巴州议会选举视作针对基社盟主席、内政部长霍斯特·泽尔霍夫在国家政治层面表现的一次“公民投票”。泽尔霍夫先前因为移民政策立场与默克尔相左,以辞职相威胁,一度令基民盟与基社盟70年盟友情濒于破裂。
联盟党在去年9月联邦议会选举中保住第一大党团地位,但选票流失不少,经长达半年、波折不断的组阁谈判,今年3月与社民党再次组成“大联盟”政府,内部因移民政策等问题分歧争吵不断。
【联盟承压】
德国《南德意志报》评论,默克尔领导的执政联盟面临一场“攸关生存的战斗”。《明镜》周刊网络版说,尽管“这场政治地震的震中在巴伐利亚……地震波可能把联邦政府给震没了”。
德国选举调查所在巴州选举当天所作调查显示,五分之四巴州选民认为,在避难申请政策方面的分歧导致基社盟民望受创。
社民党传统上是巴州第二大党,这次得票率只有9.7%,跌至第五名,创下这一最老牌政党在州级议会选举历史上最差成绩。社民党秘书长拉尔斯·克林拜尔认为,执政联盟在联邦层面持续“内讧”是社民党“惨败”根源。
在国家主要政治议题上,基社盟与基民盟立场相似,归于传统中右派,社会政策则更趋保守。欧洲近三年涌入大批中东和非洲移民,默克尔政府初期的“打开国门”政策在德国受到诟病,现已收缩。
巴州经济富裕,地域囊括东南边境,是外来移民入德主要门户,承受压力较重,持排外立场的德国选择党因而迅速崛起,渗透这一基社盟大本营。基社盟移民政策渐趋保守,以此施压默克尔。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基社盟在巴州首府慕尼黑的高级成员阿明·加斯特尔说:“选民抛弃我们主要是因为默克尔。我希望她下台,她是个属于过去的女人,不代表未来。总理已是日薄西山。”
默克尔12月将在基民盟内部选举中再次竞选连任党首。基民盟高层正在总结盟友在巴州的教训,以备战10月28日黑森州议会选举。
【异军突起】
新一届巴州议会共205席,按照初步计票结果推算,得票数跨过5%门槛、得以进入州议会的政党中,基社盟将分得85席,绿党38席,自由选民党27席,德国选择党22席,社民党22席,自民党11席。除自民党外,基社盟与任何一党组阁均可占据多数。
立场偏“左”、持开放移民政策的绿党成为第二大党,得票率17.9%,比2013年州选举增加大约10个百分点。绿党全国委员会主席安纳莱娜·巴尔博克说,基社盟得票率大跌,源于它为了从民粹主义政党手中抢夺选票,不惜进一步“右倾”。
持排外立场的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得票率10.2%,首次进入巴州议会。
另一支异军突起的非主流政治力量是自由选民党,得票11.6%。这一派别集合数百个支持独立候选人的地方选民团体。巴伐利亚州的自由选民党1998年开始参加州选举,2008年首次进入州议会,获20议席。
德国选择党领导人对本党成绩表示满意。不过,选择党领导人之一亚历山大·高兰说,自由选民党可能成为它在保守主义阵营的有力竞争者。
基社盟主席泽尔霍夫说,他倾向于与自由选民党联合组阁,但愿意与“所有民主力量”谈判合作。基社盟先前明言不会与德国选择党合作。
自由选民党领袖胡贝特·艾旺格说,基社盟领导人应该来个电话,好开谈组阁事宜。(沈敏)(新华社专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