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朴槿惠弹劾案前 韩国宪法法院还直播宣判过4起案件

2017-03-09  A+ A-
原标题:在朴槿惠弹劾案前,韩国宪法法院还直播宣判过这四起案件

朴槿惠的最终命运即将揭晓。

明天上午10点,韩国宪法法院将对朴槿惠弹劾案作出宣判。整个过程将通过现场直播进行。

朴槿惠是黯然下台?还是完成余下的总统任期?一切都将有明确的答案。

外事儿(微信ID:xjb-waishier)梳理发现,在朴槿惠弹劾案前,韩国宪法法院仅对四起案件的宣判进行过现场直播,分别是卢武铉弹劾案、迁移行政首都案、BBK特检法权限争议案以及统合进步党解散案。

这四起案件都发生在2000年后,都对韩国政局产生过深远影响。

卢武铉弹劾案

卢武铉是韩国历史上首位遭弹劾的总统。

2002年底,出生贫寒的卢武铉成为草根逆袭的典范——当选为韩国总统。

不过,卢武铉就任后没多久就遭遇大麻烦。

一是他的亲信被指在竞选期间收受非法政治资金,但他本人一直在公众场合表示否认。二是他在议会选举前公开表达了支持开放国家党的言论,被指违反总统应在议会选举中保持中立的《选举法》。

2014年3月,在野党以卢武铉涉嫌对国会选举“施加不公正影响”等为由,向国会提交了弹劾总统动议案。

因当时几大在野党在国会的席位超出通过弹劾案所需的三分之二议席,弹劾案最终在一片混乱的局面中获得通过。卢武铉随即被中止总统权力,由总理高建代行代理行使。

韩国民众集会抗议国会弹劾卢武铉。

按规定,弹劾案被移送至韩国宪法法院。

2004年5月,宪法法院宣布驳回国会通过的弹劾案,称“卢武铉违反了法律,但严重性还不足以使他被解职”。卢武铉立即恢复行使总统权力,直至2008年2月任期结束。

然而,躲过了弹劾案的卢武铉最终因卷入受贿丑闻,在2009年5月23日跳崖自杀。

迁移行政首都

这起案件同样发生在卢武铉任内。

卢武铉在竞选期间的一个主要理念就是迁都。他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汉城(当时还未改名首尔)过于靠近“三八线”,安全无法得到完全保障;二来以首尔为中心的城市圈聚集了韩国近半数的人口和全国70%的GDP,迁都有利于全国各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2003年12月,卢武铉政府通过了《新行政首都特别法》,预计将韩国首都从汉城迁往中部忠清南道的世宗市。

但迁都事关重大,韩国公众的首都情结被唤起,一些党派和地区的实际利益也将受影响。

于是在2004年7月,韩国部分政治团体和在野党国会议员向宪法法院递交诉讼,认为《新行政首都特别法》违宪。

10月21日下午,宪法法院9名大法官中8人认为,《新行政首都特别法》侵犯了国民的投票权,最终被判定为违宪,政府推进的新行政首都计划立即终止。

宪法法院认定,迁都问题应该通过修改宪法或举行全民公决解决。

时任宪法法院院长尹永哲表示,宪法虽没有明文规定汉城为首都,但汉城作为韩国首都的地位早已是公认的,因此其首都地位已经“约定俗成”地成为宪法习惯。

BBK特检法权限争议案

这起案件同样发生在卢武铉任内,涉及其继任者李明博。

2001年,李明博曾经的商业伙伴金景俊通过散布虚假消息等手段操纵BBK公司股价,非法牟利数千万美元,令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

2007年,李明博在竞选总统时被反对者指控称其与“BBK公司股价操纵案”有染,要求国会对其进行调查。

同年12月17日,在李明博当选总统两天前,国会在其所在大国家党缺席的情况下通过《BBK特别检察法》。

这一法案随后在卢武铉政府的国务会议上获表决批准,李明博成为韩国首位面临刑事调查的当选总统。

为此,李明博的亲友和原商业伙伴向宪法法院提起申诉,要求法院判决《BBK特别检察法》违宪。

2008年1月10日,宪法法院做出裁决,认为该法案没有违反宪法,但特检组对李明博的刑事调查“不可进行传讯调查”。

特检组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后宣布,李明博未涉及“BBK股价操纵案”及其他违法行为。

统合进步党解散案

统合进步党是一个创建于2011年的亲朝政党。

由于其亲朝和激进的立场,统合进步党一直与朴槿惠所领导的保守派新国家党多有分歧与争斗。其党首李正姬(下图)还参加过2012年的总统大选,与朴槿惠直接竞争。

2013年9月,韩国政府宣布逮捕统合进步党议员李石基,罪名是策划在朝鲜半岛爆发战争时武装反叛韩国政府。李石基于2014年2月被判处12年监禁。

2013年11月,韩国法务部以统合进步党“试图颠覆韩国体制”违反韩国宪法为由,向宪法法院提议解散该党。

在经过长达一年的审理后,2014年12月,宪法法院裁定解散统合进步党,并宣布撤销进步党所属5名国会议员的议员资格。

宪法法院在宣布裁定时说,统合进步党的纲领和活动违反了韩国的“基本民主秩序”,因而作出上述裁定。

统合进步党议员抗议政府申请解散该党。

统合进步党由此成为韩国宪政史上首个被宪法法院裁定解散的政党。

撰文丨池宁乔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