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外交部长王毅同巴拿马共和国副总统兼外长德圣马洛在北京举行会谈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拿马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特稿:中国和巴拿马开启百年故事新篇章
新华社记者苏津 陈寅 陈威华
中国和巴拿马13日签署建交联合公报,决定自公报签署之日起相互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这标志着两国关系掀开新的一页。中巴两国建交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重要决断
当地时间6月12日晚,巴拿马总统巴雷拉向全国民众发表电视讲话。
“中国在巴拿马经济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中国是巴拿马运河第二大用户,是巴拿马科隆自贸区最大的商品供应国。”巴雷拉在电视讲话中说。
“直至今日,巴拿马共和国仍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一个负责任的领导人无法维持的状况。”巴雷拉强调。
巴雷拉回顾了巴拿马与中国的交往历史,并表示中国在地区和全球所扮演的角色极为重要,巴拿马与中国在全球化和实现全球发展的责任方面持有相同看法。
“我向全国和世界宣布,今天,巴拿马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巴雷拉语气坚定。
此时,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国北京,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来访的巴拿马副总统兼外长德圣马洛签署了中巴两国建交联合公报。在这个历史性时刻,中巴关系掀开了新的篇章。
王毅表示,巴拿马是拉美重要国家。中国人民珍视同巴拿马人民的传统友谊。巴雷拉总统和巴拿马政府作出的这一重要政治决断,完全符合巴拿马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完全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完全符合国际社会形成的一个中国格局。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予以高度赞赏和热烈欢迎。
德圣马洛指出,巴中关系“今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她为代表巴拿马政府开启两国外交关系感到自豪。
经过多年的踌躇与彷徨,巴拿马最终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同台湾方面“断交”。
渊源已久
百年时光,匆匆而过。巴拿马与中国距离虽远,但却有较深历史渊源。160多年前,搭载着第一批华人的船只历经艰辛,抵达太平洋彼岸的巴拿马,开启了双方交往的百年沧桑历程。
早期华工来到巴拿马参与铁路修建。1848年,一家美国财团成立巴拿马铁路公司,承修横贯巴拿马地峡的铁路。该公司到中国南方“招工”,在1851年至1865年间共招募2万华工。这些华工都被分配在巴拿马铁路西段工地上施工,是修筑巴拿马铁路的主力。由于环境恶劣,许多华工染病身亡,只有少数人回到祖国。
1881年,巴拿马运河在法国人的主持下动工,却因方案设计不周失败。此后,运河工程落入美国人手中。前后30年间,近万名华工先后被通过各种方式从中国招来开凿运河,其间有数百人丧生。1914年,巴拿马运河终于竣工,成为现代工程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为纪念华工在开凿运河中所做贡献,巴拿马人特意在当初运河工程最艰难的地方、运河中段的库莱布拉山山顶上修建了一座“契约华工亭”,向广大华工的奉献与功绩致以敬意。
经过一百多年的运营,巴拿马运河至今仍是全球贸易货运的“黄金水道”,运河上经常可以看见中国货轮的身影。而去年6月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全部竣工,走过百年沧桑的巴拿马运河重获新生,中国货轮成为竣工后第一艘通过运河的船舶。
助力发展
不少当年参与运河修建的华工后代在巴定居,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巴拿马当地还诞生了一个新词“运河华人”,借指那些参与运河修建、扩建和管理的华人。与先辈们筚路蓝缕异国谋生不同,今天的不少华人已经成为当地社会各领域的佼佼者。
黄华彦,大学毕业后就进入运河管理局工作,他的祖辈同大多数华工一样来自广东。随着中巴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他曾多次回国考察和寻根,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打拼,黄华彦如今已成为负责技术、信息事务的执行副总裁,是运河管理局中职务最高的华人,获得很多人的尊重。像黄华彦一样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华裔代表还有很多,除了不少华人企业家外,巴拿马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华人部长、国会议员等政界要员。
巴官方统计显示,在该国400多万人口中,约有15万华人,是拉美地区最大的华侨聚集区之一。2004年,政府宣布每年3月30日为“全国华人日”,以此肯定华人对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除了土生土长的巴拿马华裔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也来到巴拿马拓展业务。中远海运的货轮能成为在巴拿马运河扩建后的首航船舶,是企业实力的体现。中远海运一直是巴拿马运河的重要客户,运河扩建工程中的部分新船闸闸门就是通过中远的货轮运送。
此外,包括中国银行、华为、中港湾等中国企业也都在巴拿马设有分支机构,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为此,巴雷拉在电视讲话中还不忘提及中国企业给当地带来众多的就业岗位。
中国和巴拿马正式建交是中国在拉美地区影响力不断上升的体现之一。正如巴雷拉所说,选择同中国建交“是我们国家应该走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