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中美乐曲——巨型管风琴重生记

2017-11-08  A+ A-

  新华社厦门11月8日电 题:跨越百年的中美乐曲——巨型管风琴重生记

  新华社记者 许雪毅、付敏、刘娟

  100年前,它诞生在美国波士顿,轰动一时,成为北美四大名琴之一。然而,历史的变迁中,它一度伤痕累累,无法再发声。

  10年前,它在爱国华侨胡友义的安排下,从美国辗转来到中国厦门,在“音乐之岛”鼓浪屿上开始了重生之路。

  今天,卡萨翁——这台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管风琴在它百岁之时,终在东西方能工巧匠的手中焕发了青春,再次奏出了天籁之音。

  从波士顿到鼓浪屿

  “这台管风琴在美国非常有名。”美国管风琴演奏家蒋士挺9月底到鼓浪屿参加国际管风琴文化系列活动,见到风琴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卡萨翁时激动不已,对他来说这是“老友重逢”。

  蒋士挺大概20年前第一次见到这台巨型管风琴是在它的老家——波士顿以马内利教堂里。这座教堂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直到现在还保留着举办美国最负盛名的音乐会的传统。对当地人而言,教堂音乐会里没有管风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卡萨翁出自名家之手,设计者林恩伍德·法纳姆是管风琴界的重量级人物,这使得它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

  1917年,世界还处于大战之中,但卡萨翁的诞生没有受到影响。加拿大卡萨翁公司的人来到美国波士顿,制作完成了这台标号700的管风琴。它体量惊人,高13米、长12.5米、重35吨,拥有7000多个音管和100多个音栓。

  “美国很多著名管风琴音乐家都弹奏过它,或慕名登门聆听用它弹奏的曲目。”蒋士挺说。

  但令爱琴人士扼腕叹息的是,这台巨型管风琴在岁月流转中伤痕累累,最终“失声”。

  澳大利亚资深管风琴工程师伊恩·韦克利在美国看到这台即将被弃置的名琴时也很震撼。在他看来,“这台琴很特别。”它有一个弹奏平台,可以同时控制两个部分的乐器,每个部分都可以弹奏一场完整的音乐会。琴的音色非常棒,通过它可以听到遥远的、原汁原味的交响乐风格。他希望能有人可以拯救这台名琴。

  作为澳大利亚中国华侨胡友义的朋友,伊恩·韦克利知道胡友义正在全球各地收集管风琴,为给家乡正在筹建的风琴博物馆充实藏品,他想胡先生或许会对这台名琴感兴趣。

  果不其然,当他晒出卡萨翁照片时,胡友义特别激动,马上询问如何购买这台琴。“这就是所有故事的开始。”伊恩·韦克利说,胡先生很了不起,他总想给家乡留下一些可以面向未来的东西。

  2007年,卡萨翁在10多位管风琴工程师的帮助下,被装进5个集装箱,耗时3个星期,漂洋过海来到厦门。

  鼓浪屿的沙滩见证了这对朋友散步的身影。很多次,他们行走在岛上的音乐声中,谈论风琴博物馆、卡萨翁和这个小岛。“鼓浪屿是中西文化交融之地。这台管风琴让中西文化再一次融合,与鼓浪屿自身特色交相辉映。”伊恩·韦克利说。

  浩大的国际工程

  90后德国小伙子弗朗茨·罗思已经在鼓浪屿待了一年。“5年来我修了近百台管风琴,卡萨翁是其中最大的一台。”

  弗朗茨·罗思的衣服打着Rieger标志,这是他所属的管风琴公司,是此次签约的修复方。但对这样顶级的专业公司来说,修复卡萨翁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不仅仅因为琴体巨大,而且修复需要尽量符合100年前的技术标准和审美理念。

  修复工作成了国际性合作工程。来自奥地利、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的30多位专家参与其中。弗朗茨·罗思是其中之一。“和同时期被拆掉的欧美巨型管风琴相比,这台琴很幸运,它在鼓浪屿找到了好归宿,重获新生。”他说。

  安置和修复工作极富挑战性。卡萨翁来到鼓浪屿后,因为体量太大,专家们先是为它量身打造了一个“家”——一座新的风琴博物馆。“你需要把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困难的不仅仅是搬运过程,还需要尽量保证它到鼓浪屿后能与它在波士顿时的布局、安装一致。”伊恩·韦克利说,我们要体现管风琴的完整性和原创性,希望游客可以多角度接触管风琴,甚至可以走进管风琴里面参观内部构造。

  修复过程中,在保持原来标准的情况下,专家们还运用了很多高科技技术,比如,琴的控制系统是电子的,但原先的电路系统老旧严重。修复团队用现代电路系统将弹奏台和管风琴琴体联系起来,以实现自动演奏功能。

  “在中国修复西方乐器是一个奇妙的体验。”澳大利亚管风琴修理师凯特·芭特利说,中国人愿意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修复一台美国管风琴,这种对艺术品的珍惜和器重弥足珍贵。

  “想象一下,穿行在巨大的琴体中间,数千根音管环绕,琴身内部的零部件随着旋律在你眼前跳动,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凯特说,以前大家更多地关注中美之间的政治和经济交流,而这台琴让人想到,中美之间的文化互动也很美妙。

  美妙的文化协奏曲

  10年前,眼看着卡萨翁的零部件在海风中,一车车、一箱箱运到鼓浪屿,方思特没想到,自己的命运就此改变。

  当时专修钢琴专业的她刚大学毕业,正准备出国留学,在胡友义的邀请下留在了风琴博物馆。“这台琴的每个细节都精雕细刻,美轮美奂的样子深深震撼了我。我决定守护这件珍贵的艺术品。”她说。

  为了更好地守护卡萨翁,她开始自学管风琴演奏技巧。有一天,一位外国游客来到风琴博物馆,驻足她身边,凝神听她弹琴半个小时。原来这位老人是卡萨翁公司的负责人,他说,知道公司的一台名琴落户在鼓浪屿,看到中国有这样年轻的管风琴演奏者,感到十分高兴。

  这让方思特更加振奋。“老一代华侨把美国的文化珍宝带到鼓浪屿来,我们年轻人有责任让这件珍宝重新焕发光彩,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如今,已是鼓浪屿风琴博物馆馆长的方思特打算下个月为卡萨翁举办一场“百年华诞”音乐盛宴。到时她将邀请包括美国演奏家在内的各国音乐家来到鼓浪屿,她也会和学习其他乐器的家人一起上台展示鼓浪屿传统的“家庭音乐会”。

  今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方思特用卡萨翁为外国嘉宾演奏了一首曲子。“当时我只用了这台琴20多根音栓,效果就已经让人震撼。等这台琴完全修复好,100多个音栓同时启用,效果将是不可思议的。”

  未来,方思特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做:她准备把美国波士顿的演奏师请过来,讲述这台琴的传奇故事;她准备把卡萨翁从美国到中国的经历编成一部音乐剧目,传播中美文化和鼓浪屿音乐文化……

  这些设想让蒋士挺激动不已。事实上,看到鼓浪屿上的卡萨翁时,他就忍不住告诉美国朋友:“咱们的管风琴在中国重新发出了美妙的声音。”

  “这个世界一直都需要好的使者。这台管风琴打上时代烙印、带着美国特色来到中国,就是一个理想的文化使者。”蒋士挺说,未来它将迎来更多的聆听者,在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