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11月5日电 题:脱贫不松劲,致富再出发——罗霄山片区井冈山市巩固脱贫成效观察
新华社记者熊家林
1927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建立,孕育出红色政权的星星之火。
2017年,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21%下降到2018年的0.25%。
“脱贫不是终点,井冈山老区人民还要朝着致富奔小康继续前行。”井冈山市扶贫办主任刘新说,谨防返贫风险、巩固脱贫成效成为井冈山扶贫工作重点,既关注脱贫户的脱贫质量,也关注贫困线边缘户。
去年,井冈山市鹅岭乡蕉陂村村民尹慧文遭遇交通事故,原本就不算富裕的家庭一夜入贫。得知情况后,村干部和驻村队员上门,把他列为新增贫困户,不仅帮他办好了特殊门诊,还能享受低保,治疗费用报销了9成以上。
为查缺补漏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井冈山建立贫困户识别动态调整制度,进行精准管理。通过动态管理全覆盖,2018年井冈山脱贫91户262人,新增贫困人口12户49人。目前,井冈山只剩下120户303名贫困人口。
如果说动态识别管理机制是精准的“针”,产业发展就是保障长效脱贫绵延不断的“线”。
“井冈山以前产业基础薄弱,旅游业独大,贫困户家庭收入增加了,但仍存在不少‘空壳村’,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刘新说,脱贫后,扶贫产业不仅要关注贫困户增收,更要注重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井冈山市东上乡有养蜂的传统,但由于养蜂人技术参差不齐,加上山高路陡、交通不便,乡镇产业发展并不算好。2018年,东上乡引进了井冈山市海伦堡养蜂专业合作社,养蜂产业进入提质升级的轨道。
在东上乡曲江村的蜂蜜加工厂,只见工作人员把从村民处收集来的天然蜂蜜倒进流水线,末端便能产出罐装的成品蜂蜜。
合作社负责人陈方定介绍,工厂每年能加工5万多斤蜂蜜,每斤能卖出上百元的价格。合作社还在东上乡9个村免费发放了2000多箱蜜蜂,并签订合同,以高于市场均价的价格回收,帮助贫困群众和社员稳定增收。
近年来,井冈山引进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蜂蜜、茶叶、黄桃、猕猴桃等特色农业,调优农业产品结构,鼓励贫困群众发展产业,长效增收稳定脱贫。
“村里从合作社认领了300箱蜜蜂,加上白莲等产业,去年村集体收入已经达到21万元,我们有信心在今年超过40万元。”曲江村党支部书记许先文说,村集体经济充实了,也更有能力带动贫困群众发展干事,不少外出务工的青年开始选择回乡创业。
如今,井冈山产业扶贫合作社达476个,家庭农场增长到189家。2018年井冈山106个村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发展最好的超过40万元。
井冈山不仅把产业扶贫外化为长效脱贫机制,还把精神扶贫内化为长效脱贫的保障。
神山村坐落在井冈山深处,地处偏僻、山高路陡、交通不便。以前村民多靠贩卖山上毛竹维持生计,村里路是泥巴路,房是土砖房。
神山村不少村民都是红军后代,当地深挖井冈山精神内涵,通过上党课、开扶贫分享会、上门讲解扶贫政策,开展群众感党恩教育,充分激发革命老区群众感恩奋进的内生动力。
村民左秀发的爷爷是神山村红军烈士左桂林。1929年12月,左桂林为保护红军药库和掩护3个年轻小号手撤退,不幸牺牲。左秀发说:“先辈为了奔好日子不惜牺牲,现在党和政府政策这么好,我们更要加油干!”
从2015年村庄人均可支配收入3300元,到如今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9200元,神山村也从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防止返贫,巩固成效,激活动力……脱贫“摘帽”后,井冈山依旧没有慢下脚步,继续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征程中激流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