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世界性乐器?还是中国民族乐器?——琴声里的“文明对话”

2019-05-10  A+ A-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 题:是世界性乐器?还是中国民族乐器?——琴声里的“文明对话”

  新华社记者赵琬微

  镂空的木架上,摆放着呈蝴蝶形或扁梯形的音箱,演奏者双手并用,用工具敲击琴弦,琴声音色清脆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

  这是一种人们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常见的乐器,可独奏、合奏或伴奏。

  “扬琴是一种世界性乐器,也是本土化了的中国民族乐器。它起源于中东地区,传入中国已经400多年了。”中央音乐学院扬琴教授、音乐教育家刘月宁说,“古琴出国‘举目无亲’,可以结交‘新朋友’。扬琴出国,经常可以会会‘亲戚’。”

  可以演奏中国民乐《将军令》,也可以演奏印度古典音乐,或者伊朗民间音乐《稻田》……扬琴起源于古波斯,辗转数千年,流传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的名字叫扬琴,在印度叫“桑图尔”。

  “从外观上看,不同地域的‘扬琴’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的形制、技法、音乐风格又有诸多不同。比如,我国用于击弦的琴竹是修长的竹片,而在其他国家多为木槌。”刘月宁说。

  2018年在北京成立的亚洲扬琴协会,由刘月宁与扬琴演奏家、指挥家吴朝胜共同担任会长。“成立亚洲扬琴协会,是为所有热爱扬琴的人搭建一个分享扬琴音乐之美、共同探讨对话的大舞台。这契合世界音乐的发展态势,也为亚洲扬琴艺术家走向国际搭建平台。”刘月宁表示。

  “在伊朗、印度、日本等亚洲国家,都有扬琴演奏者的身影。”刘月宁说,为了更好地探索这门乐器的丰富表现力,她梳理了扬琴家族的发展脉络,并先后前往匈牙利、印度、伊朗等地拜师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印度,刘月宁在德里大学音乐系研究“印度扬琴”桑图尔,辗转各地演出,与桑图尔演奏家切磋技艺。刘月宁吸纳了印度音乐即兴表演的特点,创作了即兴变奏乐曲《小白菜》;在伊朗,她带领“茉莉花”扬琴重奏团和“小茉莉”扬琴艺术团与当地音乐家合作,向这门乐器的起源地致敬。

  通过与不同国度音乐家的同台交流,中国扬琴的发展繁荣面貌也呈现在世界面前。

  在中国演变的数百年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扬琴在制作、演奏、创作、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与刚传入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扬琴的身影,不时出现在琴书表演以及越剧、粤剧、闽剧等地方戏曲音乐的表演中……

  刘月宁说:“在世界扬琴家族中,就现在的发展态势来看,我们国家的扬琴地位最高、传播最广,也最成体系。”

  在许多国家,仍然活跃着“扬琴”的身影。刘月宁说,无论是人才培养规模,还是教材的丰富性,中国扬琴都正在成为世界扬琴家族的领跑者,许多外国朋友听完中国扬琴演奏后几乎异口同声:“扬琴的音色很美,音乐很甜,表现力强。”

  多年对外交往经历,让刘月宁体会到音乐非凡的沟通能力:“即便在语言不通的时候,音乐也可以跨越国界,把人心拉得很近。”

  由刘月宁参与发起的第三届国际扬琴节于2019年8月在北京举办,日本、奥地利、美国、印度等国家的业内人士将济济一堂,届时还将开设伊朗扬琴专题学习班。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