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北高铁:通往幸福的快车

2017-06-30  A+ A-
  新华社哈尔滨6月30日电 题:中国最北高铁:通往幸福的快车

  新华社记者 王君宝、梁冬

  穿行在黑龙江省重要的经济区——哈(哈尔滨)大(大庆)齐(齐齐哈尔)工业走廊之间,连接着全省三分之一的人口,运行了近两年的哈齐高铁,在改善当地交通状况的同时,加深了区域经济的沟通与协作。

  “中国制造”闯进寒地冻土

  在中国最北端的东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极端的气候曾被认为与高铁无缘。然而,哈齐高铁工程却仅用6年时间建成,成功完成了全线高速运行在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地带,让“中国制造”闯进寒地冻土。

  哈尔滨铁路局建设处处长刘春喜说,哈齐高铁的建设者相继攻克了严寒地区深水桩混凝土冬季施工等多项难题,为我国高寒地区铁路施工技术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确保动车组在中国温度最低的高寒地区安全运行,哈齐高铁采用CRH5A高寒型动车组列车,并对动车组进行了19项耐寒改造,其中为防止低温结冰,管理者在供水管路、卫生间防护箱内增加伴热线,提高水箱保温能力,在车体门窗加装集水槽,防止水珠结冰造成车门无法开启。

  冬季的黑龙江滴水成冰,高铁护路巡防员王洪海每天都要带着巡护犬,冒着零下三十摄氏度的刺骨严寒,行走在没膝深的大雪里,巡守防护网等高铁基础设施的安全。王洪海所在的大庆工务段承担着200余公里的哈齐客专专用线养护。每天单次巡线4.2公里,一天至少按时巡线四次。

  如今在哈齐高铁车厢中的电子显示器上,记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列车从起步到以25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进,仅用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整个过程乘客几乎感受不到晃动。

  “高铁效应”:助力老工业基地振兴

  哈齐高铁穿越了黑龙江省最重要的经济区——哈大齐工业走廊,由于这条线路的开通,推动了城市间的协作和交流,使这一区域成为拉动黑龙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哈大齐工业化水平高,区域内有哈电集团、大庆油田公司、齐重数控等众多知名企业。“该区域内多为上下游企业,存在协作配套发展潜力。然而,交通不便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间的协作积极性,高铁的开通无疑有益于技术和人才流动,破除企业间长期形成的壁垒。”黑龙江省工信委一位负责人说。

  如今高铁的开通不仅让人才交流更便捷,也使得许多高校的科研成果落地开花。

  “以往去一趟哈尔滨一定要准备出两天时间,现在当天就可以往返两次。”齐齐哈尔黑龙冰刀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成君介绍,通过密切的洽谈,今年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购进了年产300万副的机器人智能化冰刀生产线,将助力这家东北老字号企业通过产品升级,再次引领冰雪体育制造业的市场。

  黑龙江当代中俄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宋魁认为,哈齐高铁的建成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外向型产业,有利黑龙江省的产业转型。

  高铁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哈齐高铁不仅加速了沿线一体化进程,还使沿线地区居民出行变得方便,提升着百姓的幸福指数。

  望着窗外的松花江特大桥,在哈尔滨工作的齐齐哈尔人张文宇心生感慨:“现在回家只需要85分钟,每个周五都可以准时赶到学校,接儿子放学。”

  然而几年前,张文宇却难以想象这样的“同城生活”:“那时候,从哈尔滨到齐齐哈尔,最快的火车需要3个多小时,车次少、车厢人特别多,一个月我最多回家一次。”

  现在越来越多沿线居民却像张文宇一样深深感受着这条线路带来的便利。自2015年8月开行以来,哈齐高铁已安全运送旅客超2300万人。

  随着铁路建设,一个个铁路项目正在成就人们的新生活。

  齐齐哈尔市郊的三合村是个城中村,过去垃圾遍地、道路泥泞、环境恶劣。2011年开始,新城区所涉及的棚户区陆续开始征拆,近万户动迁居民住进了干净、现代化的高楼里,围绕齐齐哈尔南站而建的汽配、游乐等项目工程也纷纷落地,成为哈齐高铁沿线的新景致。

  “我之前在市里打工,现在租了个门市干旅店,生活比以前轻松。”在齐齐哈尔南站旁一处旅馆门前,已成为老板的孙淑英说。

  哈牡哈佳铁路客专公司总工程师李雄飞表示,牡佳客运专线建成通车以后,将与哈齐高铁等构成黑龙江省内高速铁路运输的快速网,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协调发展,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条高铁不仅缩短了两地间的时空距离,还在改变着人们的内心。在日新月异的变迁中,居民的幸福指数也在悄悄提升。”哈尔滨铁路局党委书记马春山说。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国社会新闻调查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