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目标,也是群众的迫切需要。
五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正在逐步改善。
更多蓝天解决群众“呼吸之忧”
家住天津市东丽区跃进路福阳西里的刘先生,2016年度过了首个不用烧煤采暖的冬天,他家小区附近的一组地热井成了供暖新热源。
地热供暖是先将深层地热水抽出,过滤后通过换热器、水源热泵等设备将热能转换后,重新回灌到地下,如此循环往复达到供暖效果。
地热在冬季供暖中有着传统锅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天津市蕴藏丰富地热资源,分布面积达870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0%。仅2016年供暖季,天津全市地热供暖小区(含公建)达367个,受益人口达100万人。
仅通过地热采暖一项,天津市每年相当于代替34.75万吨原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2.91万吨,减少排放粉尘2779吨、二氧化硫5907吨、氮氧化物2085吨、一氧化碳17.72万立方米,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推行地热供暖同步,天津市还积极推进煤改电、煤改气等工程,逐步减少燃煤采暖的比例。
雾霾,尤其是北方地区秋冬季节频发的重污染天气,屡屡成为全国人民揪心的“呼吸之忧”。
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十条”出台,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大气十条”明确提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五年目标和长远目标。这也意味着全民呼吸保卫战的正式打响。
几年来,去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压减燃煤调整能源结构、淘汰老旧黄标车、对排污企业进行升级改造等多种措施综合作用下,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71微克/立方米、46微克/立方米、32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分别下降33%、31.3%、31.9%。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珠三角地区的空气质量已经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大国治水全面发力 确保清水绵延后世
喝上一杯花草茶、吃一盘鲜花制作的小点心,望着青山绿水,好不惬意。这可不是在什么旅游名胜区,而是记者在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洪塘村见到的一幅景象。这些花草茶点就是一家企业在当地开发的生态旅游产品。
记者看到,一条小小的过芸溪从这个村蜿蜒穿过,河两岸植物繁茂,不时有几只白鹭展翅高飞。
近两年,受益于厦门市小流域治理的成果,过芸溪从以前的一条黑臭水沟变身生态景观,水质大大改善。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村子环境好,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游,既保住了绿水青山,又为村里人带来了‘金山银山’。”一些原本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回到家乡办起了农家乐,真正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
福建省内河流众多,尤其是诸多毛细血管一样的小河小溪就分布在村民的房前屋后,其水质如何直接影响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小流域的环境好了,就能明显提高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
福建小流域综合整治正是这几年我国大力治理水环境的一个典范。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突出,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五年来,治理水污染成为解决城乡居民环境问题的重要内容。
2015年我国发布了“水十条”,大国治水进入一个全面发力的阶段;2016年底,我国开始全面推行河长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在实际行动中,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启动,逐个解决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隐患;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平台公开上线,对黑臭水体逐个进行达标治理……
来自环保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水十条”确定的年度目标总体完成,当年“好水”即I-III类水质比例为67.8%,比上年增加,“坏水”即劣V类水质比例下降。
今年,各地还将通过提高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减少农村面源污染等举措治理水污染,争取到2020年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
绿水青山真正带来金山银山
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扎西曲登村的山坡上,1300亩今年春天新栽下的树苗正绽放着一片新绿。
村主任巴桑次仁告诉记者:“老百姓很欢迎种树,大家知道种上树,有了水,草会长得更好。”
在这个村庄里穿行,道路两边的柳树早已枝繁叶茂,像绿色士兵一样守卫着村庄和农田。村边蜿蜒流淌的雅鲁藏布江和两岸的农田、绿树,仿佛嵌在山里的一条绿腰带。
但就在十几年前,“举目远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曾是雅鲁藏布江两岸冬春季节的真实写照。位于雅江南岸的拉萨贡嘎机场,一年有差不多两个月时间受到灾害性风沙的侵扰,对航班的安全正点起降造成极大影响。
近些年,西藏全面启动3大类10项工程,其中包括天然草地保护、重要湿地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安全屏障监测等。
经过数年的植树造林,如今,沙棘、白杨等树种开始大面积落户雅江沿岸黄色沙丘,“沙进人退”逐渐变成了“林进沙退”。一道长达160多公里、平均宽1.8公里的绿色长城崛起在雅江沿岸。
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更多西藏群众吃上了“生态饭”。拉萨市达东村村民次仁旺堆一家曾经靠种地为生,守着家门口的丰富旅游资源,却收入微薄。村里开发乡村旅游后,一家人全部参与到旅游服务中来,旺季月收入接近8000元。
实践证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带来的不仅是绿水青山,更带来了金山银山。
这几年,我国生态保护方面的政策密集出台——《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印发、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多地开始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出台……尤其是近期,中办、国办对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的严肃处理,更突显了我国对生态问题的重视,随后环保部就启动了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专项监督检查,切实维护我国生态安全。
未来几年,随着生态保护红线的落地,天地一体化监测管控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和执法能力的提升等,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将拥有更坚实的保障。